| 评审组: | 电子与通信技术组 | | 项目名称: | 综合射频孔径电磁调控研究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电子学会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并按照要求对该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
本项目立足射频技术发展前沿,针对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需求,在基础理论创新与工程实现技术层面取得显著进展。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顶尖学科,雷达探测与感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分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超构材料-智能调控-多功能小型化”三位一体的射频系统创新体系,攻克了高密度集成环境下的电磁兼容调控、多物理场耦合建模和抗干扰等国际公认技术难题。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首创基于电磁异质超表面的多频段融合技术;建立电磁-生物多尺度耦合模型,提出动态电磁波比吸收率优化算法。在理论方法突破方面:构建时-空-频多维协同的电磁波调控理论框架。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射频技术的进步,也为第五代/六代通信系统的高效、安全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综上所述,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经审查,同意提名该项目为202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 - 姓名:翟会清
排名:1 行政职务:系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研究方案、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制订与组织实施。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超宽带电磁时域翻转关键问题研究”和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高性能移动通信终端基站天线研究”。对重要科学发现(1)中的发现a)“基于AMC的室内MIMO系统宽带基站天线设计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证明材料:附件1.1.1代表性论文1,附件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超宽带电磁时域翻转关键问题研究》结题证明。
- 姓名:魏峰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多维混合编码的无芯片电子标签及其识别方法研究。代表性论文5的主要完成人,对重要科学发现(3)的发现 “基于混模Magic-T结构的高隔离双频平衡功分器设计”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证明材料:附件1.1.5代表性论文5,附件2.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多维混合编码的无芯片电子标签及其识别方法研究》结题证明。
- 姓名:黄丘林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形自适应阵列信号校准方法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紧耦合自适应阵列相位模糊改善的关键机理及其在测向中的应用。代表性论文4的共同完成人,对重要科学发现的(3)的发现b)“基于三模阶跃阻抗谐振器的紧凑型超宽带带通滤波器设计技术”作出重要贡献。
证明材料:附件1.1.4 代表性论文4,附件2.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形自适应阵列信号校准方法的研究》结题证明,附件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紧耦合自适应阵列相位模糊改善的关键机理及其在测向中的应用》结题证明。
- 姓名:李龙
排名:4 行政职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才办公室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代表性论文1的共同完成人,对重要科学发现(1)中的发现a)“基于AMC的室内MIMO系统宽带基站天线设计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1.1.1 代表性论文1。
- 姓名:吴边
排名:5 行政职务: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代表性论文3的主要完成人,对重要科学发现(2)的发现 “基于SSPPs场约束调控的大频扫角天线波束操控方法”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石墨烯与超表面融合机制的透明与柔性微波器件研究。
证明材料:附件1.1.3 代表性论文3。附件2.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石墨烯与超表面融合机制的透明与柔性微波器件研究》结题证明
- 姓名:张欢欢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代表性论文2的主要完成人,推动高性能MIMO天线阵列设计的发展。对重要科学发现(2)中的发现b)“基于特征模理论的低SAR值MIMO天线阵列设计方法”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证明材料:附件1.1.2 代表性论文2。
|
| 主要完成单位: | - 单位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本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实施与组织,为本项目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所有完成人工作单位均是西电。西电规划、设计和实施了本项目的高性能MIMO天线阵列设计、基于电磁超表面的电磁波调控技术、基于射频电路的高性能微波器件设计,基于人工磁导体(AMC)表面实现超低剖面、宽频带、高隔离的设计,基于特征模式理论进行分析,实现低SAR的MIMO天线阵列设计;提出了创新的基于电磁超表面的波束调控方法,并设计了大频扫角的单/双波束天线,提升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开发了一种基于混模Magic-T结构的高隔离双频平衡功分器设计方法,解决了传统射频器件在多频工作、功率分配和信号隔离等方面的挑战。从立项到实施,再到技术路线的研究,西电在整个项目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系统化的规划和设计,项目在技术创新的同时,确保了研究成果的高效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