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审组: | 电子与通信技术组 | | 项目名称: | 分形超材料电磁波调控机制与方法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项目针对微波/射频超材料的非均一性等科学问题以及装备工程应用重大需求,将分形几何与超材料相结合提出了分形超材料思想,区别于国内外其他超材料研究,围绕它的理论方法、设计原理、奇异特性与工程应用等核心问题展开系统研究。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7项课题资助下,发现了分形、螺旋超材料的小型化机制、强手征性与高解耦效率以及双零阶谐振、双传输零点、全向频扫奇异辐射等新物理现象,突破了传统器件、天线的带宽和功能限制,开发了系列宽频馈线、天线、新功能器件、透镜与幻觉隐身套。项目在天线领域顶级刊物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26篇)、Adv. Opt. Mater.等领域核心刊物发表SCI论文132篇,受到美国超材料/超表面发起人、院士和60余位行业Fellow的正面评价。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项目有‘重大创新、重大意义和重大效益,总体技术达国内同领域领先水平’。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特等奖,全国发明展览会技术发明金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百篇、行业学会、军队、陕西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12篇。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自然科学奖提名条件。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 - 姓名:许河秀
排名:1 行政职务:军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代表性论著[1~4,6~8]主要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和主要完成人之一,对发现点1~4均做出重要贡献,投入本项目工作量为90%。
- 姓名:王光明
排名:2 行政职务: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代表性论著[1~8]主要学术思想的提出者之一,对发现点1~4均做出重要贡献,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为90%。
- 姓名:梁建刚
排名:3 行政职务:教研室书记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代表性论著[2、4、7和8]主要工作的完成人之一,对发现点3、4做出重要贡献,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为60%。
- 姓名:张晨新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代表性论著[5]主要工作的完成人之一,对发现点3、4做出重要贡献,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为50%
- 姓名:彭清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代表性论著[6]主要工作的完成人之一,对发现点4做出重要贡献,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为30%。
|
| 主要完成单位: | - 单位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单位贡献: 是本项目的承担单位,对项目的立项、实施、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起主导作用,提出了紧凑型微波超材料概念和设计理论,从全局规划、设计和实施了本项目微波超材料电磁调控方法与应用研究新物理探索、新功能器件研发、与小型化多频、宽频微波电路系列应用等。在三维分形超材料思想与新功能器件研制、新多功能梯度超表面波前调控与集成、二维均匀超材料散射与极化调控以及新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CRLH TL)理论与小型化微波电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该项目创新点1、2、3和4的重要贡献者,是本项目代表性论文[1-8]和国家发明专利的主要完成单位。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