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组:电子与通信技术组
项目名称:脑调控增强肥胖患者认知功能实现有效减重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提名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本项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战略需求,针对如何通过增强大脑认知功能改善饮食行为这一国际前沿问题,提出了跨模态多尺度脑影像与信息处理技术,构建了肥胖患者“大脑-认知-饮食行为”变化交互的解析模型,揭示了肥胖患者大脑调节食欲和降低体重的关键机制,为精准定位有效调控靶脑区提供了理论支持;建立了面向个体化大脑食欲控制功能活动模式的自适应调控技术和方法,显著改善了肥胖患者的饮食行为并有效降低了体重;创新地构建了结合大脑神经可塑性与行为变化的脑调控效果评价体系。项目医工交叉高度融合信息科学与脑认知科学,为探索从大脑干预改善饮食行为、降低体重的全新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 该项目理论上有创新,方法上有突破,发表的论著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积极评价,提出的方法在大脑功能结构度量、靶脑区定位、构建脑调控范式和临床的干预研究中得到成功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医工交叉前沿领域的发展,该项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和附件材料,确认成果材料齐全、真实有效,无知识产权纠纷,并按照要求进行了公示,目前无异议。 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姓名:张毅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发现点1:提出了局部体素多元变量整合分析的脑区定位方法,改进了基于因果模型的脑区、脑连接和脑网络有向连接刻画方法,构建了“大脑-认知-行为”交互机制解析模型(代表性论文1-4)。发现点2:参与提出个体特征知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脑功能活动模式识别模型,建立了面向个体化大脑食欲控制功能活动模式的自适应调控范式(代表性论文4-5)。
  2. 姓名:李冠亚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发现点2:设计了食欲加工过程中提升肥胖患者抑制控制能力的特异性调控情景模式,提出了个体特征知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脑功能活动模式识别模型(代表性论文4);发现点3:参与脑调控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代表性论文5)。
  3. 姓名:胡杨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发现点2:参与设计了食欲加工过程中提升肥胖患者抑制控制能力的特异性调控情景模式,提出了个体特征知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脑功能活动模式识别模型(代表性论文4);发现点3:参与脑调控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代表性论文5)。
  4. 姓名:张文超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发现点2:参与设计了食欲加工过程中提升肥胖患者抑制控制能力的特异性调控情景模式(代表性论文4);发现点3:构建大脑功能结构变化与饮食行为改善和体重降低之间的映射模型,脑调控效果评价体系(代表性论文5)。
  5. 姓名:冀渭斌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发现点2:参与设计了个体特征知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脑功能活动模式识别模型(代表性论文4);发现点3:参与构建大脑功能结构变化与饮食行为改善和体重降低之间的映射模型,脑调控效果评价体系(代表性论文5)。
主要完成单位:
  1. 单位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本单位在《脑调控增强肥胖患者认知功能实现有效减重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全面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实施与组织;另一方面,主要负责采用信息科学技术开发多维度的脑功能特征刻画与分析方法,构建了肥胖患者“大脑-认知-饮食行为”变化交互的解析模型,建立了面向个体化大脑食欲控制功能活动模式的自适应调控范式,创新地构建了结合大脑神经可塑性与行为变化的脑调控效果评价体系。为本项目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