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组:电子与通信技术组
项目名称:核电磁脉冲环境及耦合效应数值模拟技术
提名等级:一等奖
提名专家意见:
  1. 姓名:欧阳晓平
    工作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技术职称:研究员
    学科专业:核科学与技术
    提名专家意见:核电磁脉冲电场强度可达万伏每米,可通过电缆、天线等耦合进入电子系统,并瞬间干扰、损伤甚至破坏我国的重要电子设施。该项目针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电磁防护关键需求,建立了直达、散射和中子非弹性散射伽马的能量-角度-时间联合谱的核电磁脉冲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用于共形边界和共形粒子发射的系统电磁脉冲能量守恒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非线性电子系统的瞬态拓扑方法等核电磁脉冲环境与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体系,有效解决了当前难以高效获取核电磁脉冲环境数据和规律的难题。成果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被WOS期刊引用千余次,被CSCD期刊引用200余次,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核电磁脉冲环境计算与线缆耦合效应评估。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姓名:王建国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全面负责项目工作,首次提出了高空早期和中期电磁脉冲的联合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基于共形技术的系统电磁脉冲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非线性电子系统的瞬态电磁拓扑方法,系统建立了核电磁脉冲环境与耦合效应数值模拟研究体系。
  2. 姓名:谢海燕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提出了非线性电子系统的瞬态拓扑方法,突破了强场作用下的场-路-器件混合模拟技术,建立了多种线缆电磁脉冲耦合的等效电路模型,克服传统电磁拓扑方法不能用于非线性系统的不足同时负责早期核电磁脉冲环境模拟技术总体。
  3. 姓名:陈再高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参与了系统电磁脉冲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研制了三维共形电磁场计算模块及带电粒子共形发射计算模块,并在超算上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4. 姓名:陈剑楠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负责系统电磁脉冲算法研究工作,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基于共形技术的的系统电磁脉冲模拟方法,解决了辐射源项不准确的问题,攻克了复杂三维精细结构的电子发射和电磁场计算共形技术。
  5. 姓名:刘利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建立了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电磁脉冲源项计算方法,能够实现长距离、毫秒级的伽马、散射伽马和中子次级伽马精确计算,为电磁脉冲计算提供了精确源项数据。
  6. 姓名:王玥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无)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参与了系统电磁脉冲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研制了三维共形电磁脉冲计算模块及带电粒子共形发射计算模块,并在国产超算上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主要完成单位:
  1. 单位名称: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单位贡献: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是该项研究工作的第1完成单位,对该项工作给予了极大支持。研究所领导和机关对本项目统一组织指导,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项目实施阶段的具体协调,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所建立了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从人员调配、经费使用、设备购置到方案确定、年度检查等各方面为项目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了坚实保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提供了超算平台、相关技术人员、研制费用以及水、电等科研必须条件,保障了项目的正常实施,并与国内相关使用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基于国产超算的强电磁脉冲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提供了研发条件,促进了项目成果的应用及推广。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