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组: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组
项目名称:隐私计算理论及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计算机学会
提名等级:一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提名书全文,该项目针对泛在共享场景下隐私信息呈现出的数据多模海量、泛在动态流转、保护需求差异、时空场景适变、生命周期受控等特点和应用需求,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并首次精准定义了隐私计算的概念、定义和研究范畴,原创提出并构建了隐私计算的核心基础理论,取得了隐私计算的体系架构、泛在共享的延伸控制、场景适应的按需保护三个重要科学发现,解决了隐私信息全流程体系化保护、动态流转场景下延伸控制策略迭代、场景适应的脱敏管理、隐私信息跨系统一致性删除等难题,支撑了全生命周期的跨系统隐私信息受控共享和按需保护。 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组织,方滨兴院士担任主任委员、朱鲁华院士担任副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国际上开创并引领了隐私计算理论体系,对隐私计算的体系性研究及所形成的计算框架具有国际引领作用,隐私信息的迭代延伸控制等创新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成果引领了隐私计算的学术研究,并推动了隐私计算技术在我国的产业应用。 项目符合陕西省自然科学奖授奖条件。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姓名:李凤华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总体设计和重要科学发现1、2、3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多项核心成果的主要作者,在本项目中承担了关键性的科研任务。主要科学贡献包括:(1)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并首次精准定义了隐私计算的概念、定义及研究范畴,以及面向全生命周期的隐私信息、保护约束条件、传播控制、操作审计等描述方法及控制机制;(2)提出了隐私信息流转的操作延伸控制、场景适应的差异化保护控制等方法;(3)提出了隐私保护算法框架抽象、场景适应的差异化按需脱敏管理等方法。分别解决了隐私计算架构抽象建模与全流程体系化保护、泛在共享场景下延伸控制策略迭代传递、普适性的算法通用框架抽象等难题。 证明材料:代表性论著1,2,3,4,5,6,7
  2. 姓名:李晖
    排名:2
    行政职务:执行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总体设计和重要科学发现1、2、3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多项核心成果的主要作者,在本项目中承担了关键性的科研任务。主要科学贡献包括:(1)与本项目第一完成人合作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并首次精准定义了隐私计算的概念、定义及研究范畴,提出基于率失真的隐私-可用性评估方法;(2)合作提出了隐私信息流转的操作延伸控制方法;(3)提出了兼顾实现效率与保护效果隐私信息遗忘方法。分别解决了隐私计算架构抽象建模与全流程体系化保护、泛在共享场景下延伸控制策略迭代传递、隐私信息按需保护等难题。 证明材料:代表性论著1,2,3,4,5,6
  3. 姓名:牛犇
    排名:3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重要科学发现1、2、3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多项核心成果的主要作者,在本项目中承担了关键性的科研任务。主要科学贡献包括:(1)参与提出了隐私计算通用框架;(2)参与提出了隐私信息流转的操作延伸控制机制;(3)提出了场景适应的差异化按需脱敏管理。分别解决了泛在共享场景下延伸控制策略迭代传递、差异保护按需供给等难题。 证明材料:代表性论著2,3,5,6
  4. 姓名:孙哲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广州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广州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重要科学发现2的研究具有重要贡献,核心成果的主要作者,在本项目中承担了关键性的科研任务。主要科学贡献包括:(1)参与提出了隐私信息流转的操作延伸控制机制;(2)参与提出了图片分享场景适应的隐私差异化保护控制机制,实现了场景适应的隐私控制策略自动化生成,解决了含有隐私信息的多模态文档在传播过程中的隐私控制技术难点。 证明材料:代表性论著3
  5. 姓名:闫皓楠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重要科学发现3的研究具有重要贡献,核心成果的主要作者,在本项目中承担了关键性的科研任务。主要科学贡献包括:(1)参与提出了泛在共享场景下的场景自适应按需保护机制;(2)参与提出了面向智能模型隐私防护的高效重训练方案,实现了基于隐私计算的智能模型精确遗忘和隐私数据最小化使用,解决了模型训练后隐私信息动态安全防护的技术难点。 证明材料:代表性论著4
  6. 姓名:李效光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重要科学发现3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核心成果的主要作者,在本项目中承担了关键性的科研任务。主要科学贡献包括:(1)参与提出了跨场景的隐私信息自适应保护机制;(2)提出了针对人工智能模型的高效隐私信息遗忘方法,实现了模型精度无损的隐私数据安全删除,解决了数据遗忘导致的模型性能瓶颈问题。 证明材料:代表性论著4
主要完成单位:
  1. 单位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与第二完成单位联合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并首次精准定义了隐私计算的概念、定义及研究范畴,提出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隐私信息、保护约束条件、传播控制、操作审计等描述方法及控制机制,以及多维度量的隐私保护效果评估等方法,解决了隐私计算架构抽象建模、全流程体系化保护技术难点,构建了隐私计算的核心基础理论;提出了隐私信息流转的操作延伸控制、场景适应的差异化保护控制等方法,解决了泛在共享场景下延伸控制策略迭代传递难题;提出了隐私保护算法框架抽象、场景适应的隐私信息差异化按需保护管理、高效的隐私信息精确遗忘机制等方法,解决了普适性的算法通用框架抽象、差异保护按需供给难题,实现了隐私信息的按需保护。 与完成单位有长期合作关系,其中联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共同承研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社交媒体大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共享的隐私计算理论与技术研究”“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使用授权与鉴权体系研究”“移动互联网服务及隐私保护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所提出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隐私计算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

  2.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单位贡献: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并首次精准定义了隐私计算的概念、定义及研究范畴,以及面向全生命周期的隐私信息、保护约束条件、传播控制、操作审计等描述方法及控制机制;提出了隐私信息流转的操作延伸控制、场景适应的差异化保护控制等方法;提出了隐私保护算法框架抽象、场景适应的差异化按需脱敏管理等方法。分别解决了隐私计算架构抽象建模与全流程体系化保护、泛在共享场景下延伸控制策略迭代传递、普适性的算法通用框架抽象等难题。 与完成单位有长期合作关系,其中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承研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使用授权与鉴权体系研究”“面向社交媒体大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共享的隐私计算理论与技术研究”“移动互联网服务及隐私保护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所提出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隐私计算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

  3. 单位名称:广州大学
    单位贡献:与第一完成单位、第二完成单位联合提出了隐私信息流转的操作延伸控制、场景适应的差异化保护控制等方法,解决了泛在共享场景下延伸控制策略迭代传递技术难点;提出了隐私保护算法框架抽象、场景适应的差异化按需脱敏管理等方法,解决了普适性的算法通用框架抽象、差异保护按需供给技术难点,实现了隐私信息的按需保护。 所提出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隐私计算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