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组: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组
项目名称:无人蜂群系统博弈学习与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提名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本项目以复杂环境下由自主单体系统构成的无人蜂群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结构属性分析、博弈协同群控与拓扑优化、复杂环境下协同控制算法设计等视角展开研究,提出了全演化周期响应空间的可学习性、动态特性的自学习性等新概念,建立了全演化周期响应空间完全可学习性与系统动态特性之间的定性关系;构建了具有混杂特征的无人蜂群系统博弈对抗模型,设计了两类典型场景下协同控制策略,建立了博弈协同控制问题可解的判据准则及网络拓扑的优化机制;设计了非完全信息交互模式下显式/隐式协同控制协议和时变拓扑下协同控制协议,给出了复杂环境下无人蜂群系统协同群控问题可解的判别条件。 项目共发表论文53篇,其中SCI检索论文46篇,包括IEEE Trans.、Automatica等顶级期刊论文。5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305次,Google学术引用494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成果得到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位各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正面引用和高度评价。部分成果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项、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项。项目第一完成人和第二完成人均是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姓名:郑元世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本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组织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确定总体研究方案。代表性论文1的第一作者和代表性论文1-4的通讯作者,是发现点一、发现点二和发现点三的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提出了全演化周期响应空间的可学习性、动态特性的自学习性等新概念;构建了具有混杂特征的无人蜂群系统博弈对抗模型;设计了非完全信息交互模式下显式协同控制协议。
  2. 姓名:席建祥
    排名:2
    行政职务:教研室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的主要合作者之一,是代表性论文2、5的主要作者,代表性专著6的第一作者,主要工作如下:设计了一类典型场景下博弈协同控制策略,提升了无人蜂群系统的协同能力;设计了资源受限下无人蜂群系统的协同控制策略。
  3. 姓名:刘健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的主要合作者之一,是代表性论文4的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2的通讯作者,主要工作如下:建立了全演化周期响应空间完全可学习性与系统动态特性之间的定性关系和系统具有自学习特性的表征因素;构建了系统动态的自学习机制;设计了一类典型场景下博弈协同控制策略。
  4. 姓名:周丽琪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的主要合作者之一,是代表性论文2的第一作者,主要工作如下:建立了博弈协同控制问题可解的判据准则及网络拓扑的优化机制,揭示了协同控制策略、网络拓扑和协同性能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
  5. 姓名:王乐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的主要合作者之一,是代表性论文5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代表性专著6的主要作者,主要工作如下:设计了时变拓扑下协同控制协议,给出了有限资源模型约束下无人蜂群系统协同群控问题可解的判别条件。
  6. 姓名:朱韵茹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的主要合作者,是代表性论文3的第一作者,主要工作如下:设计了非完全信息交互模式下隐式协同控制协议,给出了无人蜂群系统协同控制问题可解的判别条件。
主要完成单位:
  1. 单位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确保项目组策划和实施的顺利完成,具体贡献如下:1)提出了系统全演化周期响应空间的可学习性、动态特性的自学习性等新概念,建立了全演化周期响应空间完全可学习性与系统动态特性之间的定性关系,构建了系统动态的自学习机制,建立了系统具有自学习特性的表征因素;2)构建了具有混杂特征的无人蜂群系统及博弈对抗模型,设计了两类典型场景下协同控制策略,建立了博弈协同控制问题可解的判据准则及网络拓扑的优化机制;3)设计了非完全信息交互模式下显式/隐式协同控制协议,给出了协同群控问题可解的判别条件。

  2. 单位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单位贡献:项目的主要合作完成单位,负责项目的部分算法设计和理论论证,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具体贡献如下:1)验证了项目设计的无人蜂群系统博弈对抗模型,提升了无人蜂群系统的协同能力;2)设计了时变拓扑下协同控制协议,给出了有限资源模型约束下无人蜂群系统协同群控问题可解的判别条件。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