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审组: | 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组 | | 项目名称: | 智能无人集群协同任务规划与自主行为决策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该项目以无人机、无人车集群为载体,全面系统地探究了智能无人集群协同任务规划与自主行为决策核心理论与方法,有力解决了路径规划方法在非确定应用场景下的适应性、任务调度策略在规模化集群中的高效性、行为决策机制在动态开放环境中的成长性等问题。研究成果突出,发表的论文和专著在国内外引用率较高,得到了欧洲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IET Fellow等顶尖学者的引用和正面评价。相关理论和技术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可为智能无人集群自适应协同控制的自主创新及规模化应用提供有效理论和方法支撑。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自然科学奖提名条件。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 - 姓名:陈进朝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构思本成果所有发现点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具体体现在:(1) 在第1个发现点“设计一种基于时空密度聚类的自适应路径规划方法”中,详细设计了自适应路径规划方法的运行思路、关键手段和实现流程,是代表性论文1和2的作者;(2) 在第2个发现点“提出一种时空事件驱动的异构无人集群实时任务调度策略”中,设计了任务调度模型和异构集群的任务迁移与重构机制,是代表性论文3和4的作者;(3) 在第3个发现点“构建一种多维动态目标导向的智能行为决策机制”中,设计了智能集群的行为控制与优化算法,是代表性论文5的作者。
- 姓名:杜承烈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完成了路径预测机制的设计和智能行为决策模型的构建。具体体现在:(1) 在第1个发现点“设计一种基于时空密度聚类的自适应路径规划方法”中设计了路径预测机制,动态预估了路径规划的性能与效果,是代表性论文1的作者;(2) 在第3个发现点“构建一种多维动态目标导向的高效行为决策机制”中,设计并构建了集群的高效行为决策模型,提高了复杂动态场景下无人集群行为决策的效率与效果,是代表性论文5的作者。
- 姓名:张营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参与本成果全部发现点研究方案的设计与验证。具体体现在:(1) 在第1个发现点“设计一种基于时空密度聚类的自适应路径规划方法”中,设计了路径自适应调整与优化方法,提高了集群路径规划的智能性,是代表性论文1和2的作者;(2) 在第2个发现点“提出一种时空事件驱动的异构无人集群实时任务调度策略”中,分析并提取了集群任务的能耗要求、时间要求、通信要求和安全要求,是代表性论文3和4的作者;(3) 在第3个发现点“构建一种多维动态目标导向的智能行为决策机制”中,实现了智能无人集群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在多维目标下的实时动态决策,是代表性论文5的作者。
- 姓名:尤涛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参与自适应路径规划方法、实时任务调度策略和智能行为决策机制的设计与验证。具体体现在:(1) 在第1个发现点“设计一种基于时空密度聚类的自适应路径规划方法”中提出并验证了无人集群群组的自动划分机制,是代表性论文2的作者;(2) 在第2个发现点“提出一种时空事件驱动的异构无人集群实时任务调度策略”中,完成了集群任务执行序列的有效调整与优化,提高了集群系统的处理性能和任务执行能力,是代表性论文3和4的作者;(3) 在第3个发现点“构建一种多维动态目标导向的智能行为决策机制”中,完成了智能集群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分析,支撑了高效行为决策机制的实现,是代表性论文5的作者。
|
| 主要完成单位: | - 单位名称:西北工业大学
单位贡献:完成本项目的全部研究内容和全部发现点,包括开展自适应路径规划方法、实时任务调度策略和智能行为决策机制等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时空密度聚类的自适应路径规划方法,提出了一种时空事件驱动的异构无人集群实时任务调度策略,构建了一种多维动态目标导向的智能行为决策机制。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