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完成单位: | - 单位名称:西北工业大学
单位贡献:西北工业大学作为该项目的第1完成单位,主导完成发现点1, 2, 3的主要理论和实验工作,是代表性论文1, 2, 3, 5的第1完成单位,是代表性论文4的第3完成单位。系统深入探索了金属材料界面迁移迟滞机制及其调控,重要科学贡献包括:1)阐明了溶质-晶界互作用的热-动力学相关性本质,揭示了位错密度和组态协同调控的再结晶晶界迁移抑制机理,厘清了相界对晶界迁移的热-动力学阻碍效应,解决了金属材料纳米晶粒尺寸控制难题;2)阐明了纳米晶相变动力学缓慢的本征机制,发现了晶粒细化对相变速率影响的尺度相关性规律,揭示了相变和晶粒长大共生的热-动力学本质,实现了非平衡条件下相变组织精确调控;3)构建了“相变与变形一体化处理”概念,建立了贯通相变和变形的广义稳定性理论,提出了高性能金属材料设计的大驱动力-大广义稳定性判据,通过调控晶界/相界迁移迟滞行为实现了纳米结构材料高热稳定性、强度和塑性的协同提升。
- 单位名称: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单位贡献: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作为该项目的第2完成单位,合作完成发现点1中部分理论和计算工作,是代表性论文4的第1完成单位。在发现点1中,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同阐明了溶质-晶界互作用的热-动力学相关性本质,揭示了位错密度和组态协同调控的再结晶晶界迁移抑制机理,厘清了相界对晶界迁移的热-动力学阻碍效应,解决了金属材料纳米晶粒尺寸控制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