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审组: | 材料科学组 | | 项目名称: | 高性能柔性储能器件的设计与制造研究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该项目在解决当前柔性储能器件存在的容量低、循环寿命短和柔韧性差等关键科学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该研究团队通过提出材料改性与结构设计相结合的策略,优化电极反应动力学、改善离子传输机制并提高力学稳定性,同时借助高效印刷技术实现精细结构的可控制造,成功开发出兼具高容量、长循环寿命和优异柔韧性的柔性储能器件。该项目研究成果选题准确,研究起点高,理论上有创新,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篇,引用率高,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和认可,对相关研究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自然科学奖提名条件。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 - 姓名:官操
排名:1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及技术路线的实施与协调。提出“材料-结构-制造”三位一体协同攻关框架;发明了杂原子掺杂与材料改性集成策略;提出材料-结构协同优化技术路线;开发了力-电耦合影响规律的综合评价体系。牵头构建产学研转化平台,推动技术验证与产业化落地,对项目的发现点一、二、三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性论文1、2、3、4、5的主要完成人。[必备附件:1-1,1-2,1-3,1-4,1-5;其他附件:7-4,7-5,7-6,7-7]
- 姓名:曹庆贺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其它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负责材料-结构协同优化及性能调控。发明了杂原子掺杂与电极微结构协同优化方法;开发了多孔结构增强离子分布均匀性的方案;提出印刷制备中材料-结构集成适配策略。对项目的发现点一、二、三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性论文1、2、4、5的主要完成人。[必备附件:1-1,1-2,1-4,1-5;其他附件:7-6]
- 姓名:蒲洁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其它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负责电极材料改性及结构适配研究。发明了杂原子掺杂优化电子结构特性的具体方法;设计离子-应力双场调控的微通道电极结构;开发了力-电耦合状态测试与评估系统。对项目的发现点一、二、三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性论文1、2、4的主要完成人。[必备附件:1-1,1-2,1-4;其他附件:7-6]
- 姓名:杨佳宇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其它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负责印刷制备技术开发及宏-微结构制造。开发了三维结构可控制造方法,提出结合多种印刷技术提升离子分布均匀性与机械强度的方案。对项目的发现点三和解决三维结构可控制造困难难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性论文5的主要完成人。[必备附件:1-5]
- 姓名:高勇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其它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负责电极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开发了增强界面稳定性的三维梯度设计;提出力场分布优化模型。对项目的发现点二和解决离子分布不均、界面稳定性差难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性论文2、3的主要完成人。[必备附件:1-2,1-3]
|
| 主要完成单位: | - 单位名称:西北工业大学
单位贡献:工作单位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研究经费、技术支持等。这些资源的提供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参与了研究团队的组建并提供了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确保研究团队的稳定运作。组织和支持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的机会。致力于维护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包括提供适宜的实验室条件、协调内外部合作关系等,以促进研究的顺利进行。总的来说,工作单位的贡献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旨在为研究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确保研究能够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等方面取得有意义的成果。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