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组:工程建设组
项目名称:水流交汇区复杂水域水动力特征与污染物输移机制
提名单位: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聚焦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流交汇区复杂水域水质调控与生态修复的重大科学与工程问题,紧扣国家水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系统开展了从机理探索到模型构建、从预测预警到工程调控的多层次研究。项目创新性强、技术路线合理、研究方法先进,取得了显著突破:(1) 在水流交汇区水动力建模方面,系统对比分析了多种紊流模型的适用性,建立了基于RNG k-ε紊流模型的交汇区三维水动力与污染物输移耦合模型,并精准捕捉了交汇区的分离区与二次流的演化过程;(2) 在水流交汇区污染物输移机制研究上,构建了交汇区TDG输移传质模型与TDG低饱和区域面积预测模型,拓展了水流交汇区污染物输运研究,精准捕捉了交汇区多元水质输运混合传质过程,突破了天然交汇区观测难与模拟难的技术瓶颈;(3) 在水流交汇区等复杂水域的水质预测方法上,融合机理模型与深度学习,形成了具备高精度、强推广性的复杂水域水质预测新方法;(4) 在工程生态调控方法上,提出了系列适宜水流交汇区水生物栖息的水力调控和水质优化措施,实现了交汇区的生态功能利用。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姓名:谌昱含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全面负责项目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负责项目组织和实施。建立项目的实施方案,统筹安排人员、设备等各项资源,主持和参与项目各个创新成果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创新成果一、二、三、四的主要提出和贡献人。相关证明文件见代表性论文1,2,3,4,5。
  2. 姓名:蔡焕杰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指导项目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期间的总体理论和技术统筹工作,并指导创新成果一、二对应科研成果的应用工作,是创新成果一、二、四的重要贡献人。相关证明文件见代表性论文1,2,3。
  3. 姓名:李然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四川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四川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指导项目在四川大学实施期间的总体理论和技术统筹工作,并指导创新成果四对应科研成果的转化的实际应用工作,是创新成果二、三、四的重要贡献人。相关证明文件见代表性论文1,2,3,5。
  4. 姓名:冯镜洁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四川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四川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合作完成项目有效提出了交汇区水生境空间格局的水力调控措的推广应用工作,是创新成果二、四的重要贡献人。相关证明文件见代表性论文1,2,5。
  5. 姓名:万航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合作完成项目创新成果交汇区水动力结构特征和复杂流域水质短时高效预测模型的专题工作,是创新成果一、三的重要贡献人。相关证明文件见代表性论文1,4。
  6. 姓名:范军亮
    排名:6
    行政职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合作完成项目创新成果水流交汇区水质输运混合传质过程的专题工作,是创新成果二、三的重要贡献人。相关证明文件见代表性论文3。
主要完成单位:
  1. 单位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作为项目主持单位,是创新成果一、二、三和四的主要贡献者。负责本项目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对项目的前期论证、项目实施、结题验收等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在研发平台建设、经费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管理和落实作用。依托单位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库水工大厅,投入大量经费,开展项目的理论研究与实验探索,为项目的运转提供后勤保障和资源调配,推动项目的有序进行。

  2. 单位名称:四川大学
    单位贡献:作为项目的合作单位,是创新成果二和四的重要贡献者,依托单位的山区河流保护与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原型试验基地、野外实验台站,推进了交汇区总溶解气体传质过程和交汇区水生境空间格局的水力调控措施在长江流域多个交汇区中的应用实践,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单位名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单位贡献:作为项目的合作单位,是创新成果一、三的重要贡献者,给予该项目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和必备的支撑条件,为该项目提供了相关的部分仪器设备和研究条件。在复杂流域水质短时高效预测模型的应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