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组:轻工与纺织组
项目名称:织物基柔性电极成型机理及可穿戴器件性能调控机制
提名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面向可穿戴智能纺织品的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关键技术瓶颈,围绕织物基柔性器件制造中的性能调控难、舒适性不足、集成度低等核心难题,开展了长达十年的系统深入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理论与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显著的应用前景。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点包括:第一,创新性地提出了织物表面微滴喷射打印原电池置换柔性导电线路直接成型新方法,揭示了其成型机理,攻克了织物基表面金属图案高精度、高性能成型的技术难题。第二,建立了织物金属银电极的打印成型方法与性能调控模型,解决了传统工艺制备流程复杂、成本高且柔性适织性不足的问题。第三,突破了多功能一体化集成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织物基柔性器件在传感、能量收集等多元功能与穿戴舒适性的有效统一,确立了从基础材料、核心工艺到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体系。该项目研究成果在柔性电子与智能纺织交叉领域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先进性,理论成果丰硕,技术实用性强,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高端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契合《纺织行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的重点方向,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研究目标明确、内容系统、创新显著,对行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潜力巨大。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姓名:肖渊
    排名:1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项目立项,代表作1-6的主要完成人。(1)针对创新点1,提出了织物表面微滴喷射打印原电池置换柔性导电线路直接成形新方法;(2)针对创新点2,提出织物金属银电极打印成型方法;(3)针对创新点3,确立了织物基可穿戴柔性器件制造与功能集成方法。
  2. 姓名:杨磊鹏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代表性论文1-3、5的主要完成人。(1)针对创新点1,明确了织物基底成型金属银颗粒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在织物基底导电线路喷射打印成型方法,实现了多因素耦合织物基导电线路喷射打印成型;(2)针对创新点2,明确了成型织物金属银电极各种参数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揭示了多参数耦合作用下织物基柔性电极成形机械及电学性能最佳匹配规律;(3)针对创新点3,建立了“织物电极-摩擦敏感层”结合方式增强织物基能量收集装置的性能调控方法。
  3. 姓名:杨鹏程
    排名:3
    行政职务:系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代表性论文3的主要完成人。针对创新点2,建立了织物金属银电极性能分析及成型电极数值模型,明确了银颗粒粒子分布密度对电极性能影响规律。
  4. 姓名:代阳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代表性论文4的主要完成人。针对创新点3,阐明了双导电相协同作用改善复合材料压阻特性的调控方法。
  5. 姓名:童垚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代表性论文的2主要完成人。针对创新点3,系统研究了织物基柔性电容压力传感器结构及性能调控。
主要完成单位:
  1. 单位名称:西安工程大学
    单位贡献:西安工程大学是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本项目组主要成员所在的机电工程学院及科技处等单位在科研工作安排、研究条件、实验检测设备、技术支持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确保了项目的提前完成并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主要贡献如下:1. 负责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等工作;2.开放与项目实验研究开展相关的实验设备及设施;3. 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