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审组: | 能源与化工组 | | 项目名称: | 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可控合成与吸附分离性能调控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提名等级: | 一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该项目面向复杂混合体系高效分离的重大需求,提出了宏观尺度、微纳尺度以及分子尺度下的晶态孔组装材料创制新策略,解决了多种工业复杂混合体系的一步精准分离难题。主要的科学发现有:1.创新性地提出了宏观尺度多种孔材料协同组合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宏观尺度多种晶态孔材料的协同组合,突破了四组分混合气体中高纯乙烯一步分离的技术瓶颈;2. 开创了微纳尺度多级孔结构精准整合策略,解决了单一多孔材料难以同步吸附多种目标分子的科学难题,为多功能分离材料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路径;3. 提出了分子尺度多位点融合设计新思路,建立了单一晶态结构中多位点协同融合的理论方法,实现了单一结构内对多种目标分子的同步选择性吸附,推动了多孔材料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协同的跨越发展。
该项目的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Science,JACS 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与跟踪研究。项目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入选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并于2019 年获“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称号。相关成果已在陕煤集团、中核集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成功转化应用,显著提升了复杂体系分离效率,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主要完成人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潜心教书育人。提名材料按要求进行了公示,主要完成单位、完成人排序无异议,成果权属无争议,提名材料属实。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 - 姓名:陈凯杰
排名:1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作为项目负责人,系统组织项目的论证和实施,并全程组织并实施了三个发现点的具体研究工作,包括方案制定、结果讨论分析、论文撰写修改等。为代表性论文1-5的第一/通讯作者
- 姓名:王昱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参与了发现点二、三的研究工作,在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孔径控制方面进行系统的合成及相关吸附分离研究;是代表性论著3的共同作者,代表性论著4的共同通讯作者。
- 姓名:陈娟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主要对发现点三做出了重要贡献,完成了多孔配位聚合物的结构设计合成与C2气体吸附性能表征。为代表性论著4和5的共同作者。
- 姓名:张涛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发现点二、三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参与了多例MOF材料的结构设计、性能分析和理论计算;是代表性论著4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代表性论著2、3的共同作者。
- 姓名:姜雪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实验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发现点三“孔结构协同调控”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孔径控制方面进行系统的合成及相关吸附分离研究;是代表性论著5的第一作者,是代表性论著2、3的共同作者。
- 姓名:曹健玮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对发现点三多位点融合做出贡献,参与了融合多位点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机理研究等,是代表性论著2、4的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二),代表性论著3的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
|
| 主要完成单位: | - 单位名称:西北工业大学
单位贡献:西北工业大学是本项目的唯一完成单位,学校为该项目组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从管理和服务上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学校结合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在人才培养、经费投入、项目申报等各方面对该团队进行了优先支持。对本项目的贡献包括:提供场地、水、电、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提供书籍、电子数据库、文献检索等条件;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为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服务提供了重要帮助。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