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审组: | 能源与化工组 | | 项目名称: | 超临界水热环境中有机废物高效去除与能源化利用的过程机制及调控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提名等级: | 一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面向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液、城市污泥等有机污染物的高效无害化处理及能源化转换利用(产热或制氢),项目团队聚焦超临界水处理国际前沿技术,历经20余年研究,系统揭示了典型顽固有机污染物的碳氮协同高效降解反应机理,醇类助剂等强化污染降解过程中羟基自由基的诱导产生及作用机制;建立了超临界水环境下典型合金腐蚀成形与生长的微尺度物化模型,形成了抑制腐蚀层内离子迁移等腐蚀调控方法;阐明了多元无机盐在超临界水反应条件下成核结晶、运移和沉积机制,提出了新型的高效防腐蚀防盐沉积新型反应器设计理论及系统方法。
研究成果在Water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orrosion Science等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10篇,其中ESI论文8篇,总他引2万余次。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174项(美国专利7项),专利转让和实施许可62项(超5000万元)。建成了国内首套城市污泥超临界水处理示范装置、国际首套百吨级农药废水商业化示范工程。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荣誉。
第一完成人连续11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第二完成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全部完成人均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批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 - 姓名:王树众
排名:1 行政职务:原能动学院党委书记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提出整个项目的主要学术思想、规划研究计划及实施方案。针对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装备腐蚀及盐沉积诱发堵塞等问题,构建了盐结晶沉积防控新理论,提出了带蒸发壁的逆流罐式反应器等结构设计准则,形成了反应器防腐蚀防盐沉积堵塞的系统方法,为推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证明材料见代表性论文2-5、代表性专著6及其他附件。
- 姓名:徐东海
排名:2 行政职务: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系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阐明了多元无机盐在超临界水处理过程中运移、沉积机制及调控方法,建立了蒸发壁水流量、水膜厚度、温度等主要操控参数与污染物去除率、腐蚀速率和盐沉积特性之间的定量耦合关系,本成果为防盐沉积的新型高效超临界水处理反应器的开发设计、系统安全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证明材料见代表性论文2与5、代表性专著7与8及其他附件。
- 姓名:郭洋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阐明了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典型有机污染物及其模型化合物的开环、断链机理,以及碳氮协同降解机制;揭示了碱性催化剂、Ni基复合催化剂等在超临界水氧化/气化过程中的微观催化机理,获得了催化剂组分对产物调控的选择性规律,并提出了水热催化剂长效设计方法。证明材料见代表性论文1、代表性专著6及其他附件。
- 姓名:李艳辉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研究获得了典型合金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行为及演变规律,建立了合金表面氧化膜成形与生长的原子尺度物化模型;明晰了合金腐蚀层与表面盐沉积层之间微环境内的传质及反应过程,系统提出了高盐、高氧超临界水环境下典型合金的腐蚀机制及调控方法。证明材料见代表性论文3、代表性专著6及其他附件。
- 姓名:杨健乔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主要围绕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多盐体系易诱发反应器盐沉积堵塞这一瓶颈问题,阐明了超临界水环境中多元无机盐溶解-结晶-熔融的相平衡规律,构建了Na2HPO4-NaCl-H2O等体系相图。揭示了温度、pH、盐组分与有机物对共熔行为的影响机制,证明材料见代表性论文4及其他附件。
|
| 主要完成单位: | - 单位名称:西安交通大学
单位贡献:第一、二、三、四、五完成人均为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本项目所有科研成果由五个完成人在西安交通大学完成。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