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组:环境与资源利用组
项目名称:非线性能量俘获与利用方法
提名单位: 陕西省航空学会
提名等级:一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深入开展了非线性能量俘获与利用方法研究,可将宿主结构的有害机械能,通过压电换能器或电磁换能器高效转化为电能,实现对无线传感网络的自主持续供电,进而实现宿主能量的利用,在未来空天先进飞行器的实时状态监测和智能运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项目完成人在研究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科学发现:1)提出了非线性能量俘获系统的宽频结构设计及建模方法;2)提出了非线性多稳态能量俘获理论;3)揭示了非线性能量俘获系统的响应机理。5篇代表性论文WOS总他引1167次,其中单篇最高WOS他引469次,1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荣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篇发表当年获得国际埃尼奖Eni Award的提名邀请,得到了中、美、英、加等国家院士和会士的正面引用和积极评价,并作为核心内容支撑获得了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该年度全国共6项)、二等奖1项。 综上,该项目研究成果丰富,形成了非线性能量俘获与利用方法,对相关研究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自然科学奖提名条件。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姓名:周生喜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重要科学发现(一):提出了非线性能量俘获系统的宽频结构设计及建模方法;(二):提出了非线性多稳态能量俘获理论;(三):揭示了非线性能量俘获系统的响应机理。见必备附件【代表性论文1, 3, 4 , 5】。
  2. 姓名:张颖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重要科学发现(一):提出了非线性能量俘获系统的宽频结构设计及建模方法。见必备附件【代表性论文2】。
  3. 姓名:曹军义
    排名:3
    行政职务:所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重要科学发现(一):提出了非线性能量俘获系统的宽频结构设计及建模方法; 重要科学发现(二):提出了非线性多稳态能量俘获理论。见必备附件【代表性论文2, 3】。
  4. 姓名:马小青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郑州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重要科学发现(三):揭示了非线性能量俘获系统的响应机理。见必备附件【代表性论文5】。
  5. 姓名:杨智春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重要科学发现(三):揭示了非线性能量俘获系统的响应机理。见必备附件【代表性论文5】。
主要完成单位:
  1. 单位名称:西北工业大学
    单位贡献: 西北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在该项目执行过程中,西北工业大学支持项目组成员完成了3个重要科学发现:重要科学发现(一):提出了非线性能量俘获系统的宽频结构设计及建模方法;(二):提出了非线性多稳态能量俘获理论;(三):揭示了非线性能量俘获系统的响应机理。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为80%。

  2. 单位名称:西安交通大学
    单位贡献: 西安交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工科见长,同时涵盖理、医、经、管、文、法等多个学科门类,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在该项目执行过程中,西安交通大学支持项目组成员完成了2个重要科学发现:重要科学发现(一):提出了非线性能量俘获系统的宽频结构设计及建模方法;(二):提出了非线性多稳态能量俘获理论。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为40%。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