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审组: | 环境与资源利用组 | | 项目名称: | 供水系统致病真菌暴发机制及其消毒控制理论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饮用水中致病真菌污染已成为近年来全球公认的新兴环境与健康难题。致病真菌具有耐氯性强、易于聚集萌发复活、控制难的特征,严重威胁供水安全。然而,目前国际上关于供水系统致病真菌迁移转化规律与暴发机制、致病真菌的耐氯特征与机理、致病真菌消毒控制理论均存在科学空白,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突破。该项目历时十余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致病真菌在供水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与暴发机制,探明了致病真菌个体原因与群体作用介导的耐氯机制,系统揭示了物理、化学及高级消毒技术对真菌的控制原理,构建了供水系统致病真菌消毒技术体系。
该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SCI论文52篇,水处理领域Nature Index期刊Water Research和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论文20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了20余名博士和硕士人才,研究成员先后获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和陕西省青年人才,研究成果获得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研究员等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与评价。该项目选题新颖、创新性强,有力推动了供水系统生物风险识别和控制理论体系的发展,为我省乃至全国饮用水安全保障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提名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无争议。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 - 姓名:文刚
排名:1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1)作为本项目的牵头人,主要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包括制定项目的研究路线、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等。
(2)完成了真菌快速检测方法开发、真菌暴发特征与耐氯机制解析及真菌高效控制技术研发的研究工作。
(3)对本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1、2、3做出了突出贡献,旁证材料见代表性论文专著1、2、4、5、6,其他附件1、2、3、4、6、11、12、13、14、15、16、17、18、19、20。
- 姓名:刘刚
排名:2 行政职务:实验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1)作为项目第二完成人,参与制定了项目的研究路线、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并协助项目的具体实施。
(2)完成了饮用水中真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工作,提出了管网“四相微生态结构”理论。(3)对本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1、2做出了突出贡献,旁证材料见代表性论文专著3,其他附件9。
- 姓名:万琪琪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1)作为项目第三完成人,参与项目关键技术的研究,总结技术成果。
(2)提出了UV/Cl2、UV/PMS等组合工艺对耐氯真菌的高效控制原理,报道了饮用水真菌孢子紫外消毒后的光复活现象及其动力学模型。
(3)对本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2、3做出了突出贡献,旁证材料见代表性论文专著1、2、6,其他附件2、3、4、5、7。
- 姓名:曹瑞华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1)作为项目第四完成人,参与制定了项目的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案。
(2)揭示了真菌在管网中多相赋存及暴发的核心驱动因子与时空异质性规律,建立了真菌耐氯性评估标准。
(3)对本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1、2做出了突出贡献,旁证材料见代表性论文专著1、2、6,其他附件2、3。
- 姓名:李凯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1)作为项目第五完成人,参与制定了项目的研究路线、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并协助项目的具体实施。
(2)系统比较了物理、化学及高级消毒技术对真菌的控制效能。
(3)对本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2、3做出了突出贡献,旁证材料见代表性论文专著1、6,其他附件2。
- 姓名:吴戈辉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1)作为项目第六完成人,参与项目关键技术的研究,总结技术成果。
(2)系统揭示了真菌远高于细菌的耐氯阈值,阐明了细胞壁黑色素、抗氧化系统和胞外多糖屏障等个体与群体协同作用下的耐氯性机制。
(3)对本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2、3做出了突出贡献,旁证材料见代表性论文专著1、2,其他附件2。
|
| 主要完成单位: | - 单位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土木建筑、环境市政、材料冶金及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的多科性大学。主要完成人所在的环境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黄河中上游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城市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为项目的实施和应用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理论分析及技术路线的实施,确定了供水系统致病真菌迁移转化规律,管网真菌多相赋存及暴发的核心驱动因子与时空异质性规律,真菌耐氯性机制解析与高效消毒控制原理等关键科学研究的实施方案。
-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单位贡献: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对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真菌快速检测新方法等问题进行持续探索,在环境领域国际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发表关于管网“四相微生态结构”理论等方面的科研论文。提供必要的实验平台、仪器设备、物质条件等,参与真菌在管网中多相赋存及暴发的核心驱动因子与时空异质性规律探究等科学研究工作,为揭示饮用水真菌暴发特征与耐氯机制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联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完成人,成功申获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积极调配人员,依靠本单位的科研平台及技术攻关实力,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