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组:基础研究组
项目名称: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异的物理归因关键问题研究
提名单位: 陕西省气象局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聚焦气溶胶形成机制及其城市空间输运机制,取得了系列原创成果:厘清了城市主要人为排放源源谱和排放清单;构建了含吸附水颗粒系统荷电机理及数学模型,明确气溶胶颗粒荷电增长机制;提出了非均匀街谷物理概念模型和大气阵风特征来流的风速廓线保型方法,构建了颗粒污染物系统群体平衡方程的高效求解方法,揭示了非均匀建筑布局对街谷内污染物扩散的促进及对街谷内外宏观对流交换行为的影响机制。该项目成果进行了示范性应用,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风环境分析工具,推动了我国城市规划国际化水平的发展。 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5篇代表论文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tmospheric Environment,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及Particuology,他引总计473次,得到国际权威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正面评价;1篇代表论文获SAGE出版社2012年度最佳论文奖;中文专著1部,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团队成员担任SCI期刊编委和国内学术组织重要职务,享有国内外学术声誉。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 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姓名:顾兆林
    排名:1
    行政职务:原常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学术带头人,总体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提出者。提出颗粒物荷电物理增长机制,建立城市建筑污染物扩散模拟技术与评价方法。发现点1,2的核心贡献者,代表性论文[1],[2],[3]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1]第一作者,代表性专著[1]第一作者,国家自然基金[1],[2],[3]主持人,发明专利[1]第二完成人。
  2. 姓名:程燕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实测获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化学特征和粒径谱分布特征,建立了源谱和排放清单,参与非均匀街谷模型构建。发现点3核心贡献者,发现点1,2参与者,国家自然基金[4]主持人,国家自然基金[1]骨干成员,代表性论文[4][5]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1]第三作者,发明专利[1]第四完成人。
  3. 姓名:张云伟
    排名:3
    行政职务:副系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实现了时变来流下城市街谷内复杂流场模拟,在建筑布局与空气质量评价理论与城市街谷街区多尺度风场及污染物传输分析平台构建中有重要贡献。发现点1,2主要贡献者,国家自然基金[2]和[3]骨干成员,代表性论文[2]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1]第二作者,代表性论文[5]第五作者,代表性专著[1]第二作者,发明专利[1]第五作者。
  4. 姓名:罗慧
    排名:4
    行政职务:局长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陕西省气象局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陕西省气象局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基于气候变化背景和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技术,分析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差异及其预警响应策略。设计并实现了城市冠层探空气球的三维观测方案和实时数据处理,为开展大气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研究奠定基础。发现点1,2主要贡献者,国家自然基金[1]和[3]骨干成员,代表性论文[3]合作者。
  5. 姓名:贺沅平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贺沅平在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完成了本项目相关研究。实现了城市气溶胶颗粒自身特征参数演变过程的一体化预测,阐明了颗粒污染物的输运机制以及聚并、破碎、长大等微观行为驱动下的颗粒粒径谱演变规律。发现点2主要贡献者,国家自然基金[1]和[3]骨干成员,代表性论文[3]第一作者,发明专利[1]第一作者。
主要完成单位:
  1. 单位名称:西安交通大学
    单位贡献:本单位针对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和灰霾物理机制问题,建立城市主要人为排放源源谱和排放清单(发现点3);构建含吸附水颗粒系统荷电机理及数学模型,提出气溶胶颗粒荷电物理增长机制(发现点2);开发反映建筑形态及布局的非均匀街谷物理概念模型和反映时间序列大气阵风特征来流的风速廓线保型方法,提出体现多分散性粒径谱特征的颗粒污染物系统群体平衡方程的高效求解方法,揭示非均匀建筑布局对街谷内污染物扩散的促进及对街谷内外宏观对流交换行为的影响机制(发现点1)。 西安交通大学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代表性论文[1-5]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tmospheric Environment,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及Particuology,他引总计473次,代表性论文[2]获SAGE出版社2012年度最佳论文奖[1],完成中文代表性专著[1]。 经单位推荐,本项目发现点1中针对西安市和榆林市分别提出的城市规划改善措施被西安市和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纳;城市尺度的环境评价方法已经作为西安国家级开发新区-西咸新区规划部门的辅助技术评价工具。(应用证明[1-3])

  2. 单位名称:陕西省气象局
    单位贡献:陕西省气象局在发现点1,2方面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密切合作,特别是作为合作单位,参与了西安交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灰霾天气过程气溶胶的颗粒荷电、碰撞与聚并机理研究(国家自然基金[1])和面向局地气候区概念的城市风环境多尺度热力-阻力源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国家自然基金[3]),在城市冠层探空气球的三维观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设计并实现了城市冠层探空气球的三维观测方案和实时数据处理,为时变来流下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研究奠定了基础。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