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组:基础研究组
项目名称:纳米材料介导的污染物检测和处理应用基础研究
提名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咸阳师范学院申请的纳米材料介导的污染物检测和处理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包含5篇国内外顶尖期刊文章,1部专著。其中两篇论文于 2014 年 10 月和 2015 年 3 月分别被国际生物医学搜索引擎BioMedLib 评选为该相关领域自论文发表以来二十篇最佳论文(Top20)的第七名和第八名,目前的引用次数分别高达241和285次。五篇代表论文被引次数高达840次。项目创新点主要包(1) 提出了高分子链调控的新型氧化石墨烯 FRET 光学传感器的构建新思路,建立了与之相应的新方法,实现了对污染物的微量检测。(2)发现强碱诱导碳点化学发光新现象,提出了快速识别污染物发光新机制。(3)研究纳米材料界面活性氧自由基的动态产生及其污染物降解转化过程,揭示污染物去除机制及其毒性风险评价(其中高分子介导调控的FRET新型光学传感器检测理论已经服务于地方经济,与陕西本地多家企业签订应用合同;催化降解方向与大自然智能物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签订了应用合同。项目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学者的好评与认可 ,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获得了2021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自然科学奖提名条件。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姓名:王珊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构建高分子介导调控的FRET新型光学传感器,实现了对环境污染物的微量检测,为构建环境友好、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光学传感材料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是第1,第2篇论文的主要完成人,同时撰写专著。
  2. 姓名:赵利霞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发现了强碱诱导碳点化学发光新现象,提出了快速识别污染物发光新机制;研究了纳米材料界面活性氧自由基的动态产生及其污染物降解转化过程,揭示污染物去除机制及其毒性风险评价。
主要完成单位:
  1. 单位名称:咸阳师范学院
    单位贡献: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完成实验的基础设施和场地。提供的部分大型测试仪器如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等,并提供各种先进的有机合成和高分子合成的装置及设施,为产物的基本表征提供便利。购置的元素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等仪器为实验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条件。

  2.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单位贡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为本课题的纳米材料合成和光催化降解研究提供了完成实验的基础设施和场地。已提供的纳米材料表征的大型高分辨透射电镜,热分析系统,并提供各种先进纳米材料合成的装置及设施,为产物的基本表征提供了便利,为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处理污染物实验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条件。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