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组:基础研究组
项目名称:蛋白及microRNA标志物精准分析新方法研究
提名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重点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聚焦分子识别及探针设计、信号传导模式等方面的综合创新,致力于解决体液样本中低丰度miRNA及蛋白标志物精准检测在灵敏度、特异性、多靶标检测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挑战和瓶颈问题。创新发展了超高效/低背景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微珠界面微小区域为信号扩增及检测基元的流式微珠检测技术、单微球“超富集”光学信号放大机制等从均相信号传导到单颗粒界面信号调控的全新生物传感架构体系,为miRNA及蛋白标志物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多靶标同时检测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该项成果对于推动重大疾病的精准液体活检进程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5篇代表性论文均发表在分析化学相关领域顶级期刊Nano Lett.、Chem. Sci.、Biosens. Bioelectron.、Anal. Chem.期刊,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广泛引用和高度评价。研究成果获2025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自然科学奖提名条件。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姓名:刘成辉
    排名:1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主持项目总体设计及全面工作,包括项目的选题、技术路线的创新性设计、实验过程的指导。负责创建了从高效均相扩增到单颗粒界面信号调控的整体传感架构体系,是全部创新发现点的主要完成人和贡献者。是5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
  2. 姓名:李正平
    排名:2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和规划指导,包括项目的选题、技术路线的创新设计等。主要负责指导创建了环介导的高效恒温扩增技术,以及基于单微球信号“超富集”的蛋白标志物检测方案。是代表论文1和代表性论文5的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3的共同作者。
  3. 姓名:任伟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共同构建了基于单颗粒表面SERS成像分析方法以及microRNA多重检测分析平台。是代表性论文4的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2的共同作者。
  4. 姓名:刘晓玲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共同构建了基于Cas12a和滚环转录的microRNA检测方法。是代表性论文2的通讯作者。
  5. 姓名:范文娇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共同构建了单微球信号“超富集”方法以及多重microRNA检测技术。是代表性论文4的共同作者。
主要完成单位:
  1. 单位名称:陕西师范大学
    单位贡献:作为本项目的依托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并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为:(1)组织并完成了项目策划和实施工作;(2)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力资源与优质的工作环境与场所;(3)提供了本项目所需的设备、能源、图书资料和数据库等资源。

  2. 单位名称:北京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北京科技大学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部分实验条件和人力资源保障。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