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软科学标准计量科普组
项目名称:陕西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路径探索与产业化创新协同实践
提名单位: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面向国家新材料产业自主可控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陕西省新材料领域“科技强、产业弱”的结构性矛盾,系统开展了覆盖全产业链、创新链与资本链的软科学-工程化联合研究。项目以“理论构建—实证分析—对策提出”为主线,首次在西部地区完成县市级园区“毛细血管”式高密度调研,填补了县域新材料产业数据空白;原创提出“新四化”发展路径与“三链协同”框架,被直接采纳并写入《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钛及钛合金产业链提升方案》等省级政策文件,成为政府顶层设计的重要依据。成果构建了全省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目录的动态项目库,建立品牌价值链驱动的产业跃升模式,对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持续增长、打造千亿级化工材料、钛及钛合金等创新集群起到推动和支撑作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构建的研究范式、政策工具箱及转化模板对破解西部科教资源“沉睡”难题、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示范价值,对国内其它省份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项目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条件。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张文彦
    排名:1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总体负责人,全面主持并协调课题范围内八个研究课题的工作部署与资源统筹,展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路径与策略建议,为相关产业政策制定和产业链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决策支撑。(对应“主要科技创新”第1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2024年),一等奖 排名第二,多孔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功能应用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2022年),二等奖 排名第一,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思路路径及其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性研究
  2. 姓名:聂菲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加了新材料产业发展路径的调研工作,负责了新材料产业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研究的理论研究(对应“主要科技创新”第4、5项);参与了钛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的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对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判断提出了必要的支撑(对应“主要科技创新”第1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009年),二等,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排名第三,证书编号:08-2-25-R3
  3. 姓名:杨国平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新材料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性开展了数据调研、问卷调查以及现场了解等,获取了大量新材料产业现状数据(对应“主要科技创新”第1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陕西省自然科学奖(2022年),一等,功能超分子体系的设计构筑与性能研究,排名第二,证书编号:2021-Z-212129-1-R02
  4. 姓名:侯磊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梳理并制定了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目录,为全省新材料领域的科学布局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清晰、权威的参考依据,对引导产业资源有序集聚和重点突破发挥了关键作用;研究并提出了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在“十三五”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体系。该体系不仅涵盖规模增长、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等多维度指标,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为不同阶段的战略规划和政策衔接提供了扎实支撑;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不同路径,综合提炼出适合陕西省情的发展模式与推进策略,为区域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有价值的路径参考。(对应“主要科技创新”第1、2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陕西省自然科学奖(2014年),一等奖,排名第二,证书编号:14-1-38-R2;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2024年),一等奖,排名第二
  5. 姓名:张咪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北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新材料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性开展了数据调研、调查问卷、现场调研等,获取了大量新材料产业现状数据,凸显各地市产业优势与短板。对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文献调研,对我省多个地市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基础数据进行了详实调研,为本项目研究和咨询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为项目获取了覆盖产业现状、国内外趋势、省内区域差异的全方位高质量数据,更通过对数据的创造性解读,提炼出新材料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关键路径。这些成果直接为项目的技术方案优化、创新方向锁定及咨询决策制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核心信息支撑,有效提升了项目研究的技术深度与决策的科学性。 (对应“主要科技创新”第1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西北大学
    单位贡献:西北大学为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负责项目的研究实施和过程管理等工作。为项目的理论分析、数据挖掘、广泛调研和论证研究,以及面向全省及相关部门的推荐、推广和应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