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软科学标准计量科普组
项目名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生态体系研究
提名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生态体系研究”项目阐释了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厘清了数字经济前沿领域、关键技术及未来方向,揭示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规律下的数据要素配置机制和生产变革机制,即“双机制”;从生态要素、生态结构、创新水平和智能化融合四个维度提出构建数字融合创新生态的关键路径;探索构建数字融合创新生态的多重保障,提出了创新生态正在从单一的数字化赋能演变成多维联动的生态跃迁和动态演化的融合创新生态体系。 本项目发表学术论文7篇(2篇被评为TOP1%高被引论文,1篇被人大资料库全文转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题成果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度通信软科学研究成果选编》,为工业和信息业制定相关配套技术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项目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突出,培养研究生18名。 我校认真组织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并按照要求对该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公示,目前无异议,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苏锦旗
    排名:1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生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1-R-44),第一完成人;2. 2020年陕西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研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数字经济赋能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机理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X-318),第一完成人;3.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7篇,第一完成人;4. 培养硕士研究生18名。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 姓名:刘启雷
    排名:2
    行政职务:院长助理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提出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驱动机制,着重从技术水平、组织形态和价值主张三个层面论证了融合的内部机制;设计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模式包括互联网协作、数字技术支撑和大数据服务模式,并从丰富生态要素、完善生态结构、提升融合创新水平和推进智能化融合层面提出关键路径。在自然基金委A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3. 姓名:张营营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理论框架设计,阐释了创新融合的理论逻辑,并参与2021年西安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内循环机制下数字经济驱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构建了数字经济在内循环新格局中促进西安经济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深入剖析了其发展逻辑与效应机制,为西安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战略导向。在CSSCI等统计源发表期刊多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4. 姓名:董长宏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中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生态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完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机制设计,参与项目调研活动,撰写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生态体系研究的研究报告。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5. 姓名:李晨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调研、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实体经济面临的风险问题,研究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发展策略;完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机制设计,参与撰写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生态体系研究的研究报告。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西安邮电大学
    单位贡献:西安邮电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陕西省共建高等院校,设置有信息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技术、自动化、经济与管理等14个二级学院,还建有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等科研机构;25年来专门从事信息通信领域决策科学研究。 (1)总体负责:根据项目的研究计划及总体安排,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所需的实验设备和研究条件,同时提供了配套的研究经费支持。学校主要负责项目的协调、组织工作,使项目的开展能够有序进行。 (2)组织管理保障:负责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安排专家组对项目的研究方案、研究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确保该项目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3)推广应用:学校不仅注重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还特别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参与地方经济发展项目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