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组
项目名称:基于容器云的复杂环境智能化软件敏捷构建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 中共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本单位认真审阅了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所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内容符合填写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该项目针对智能化软件在国产软硬件平台性能释放不足、云边端异构环境部署运维低效、以及复杂系统长期运行稳定性差等“卡脖子”挑战,以云原生与人工智能理论为基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重点攻关了复杂环境下智能化软件的敏捷构建、高效运行与自适应演化等关键技术。该项目已授权相关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相关技术成果已在航空航天、智慧交通、新能源汽车、数字办公等多个关键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经审核,该项目技术创新性强、应用价值突出,我们一致同意,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李青山
    排名:1
    行政职务:院党委书记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对创新点2、3做出贡献,并在本项目中担任宏观指导与框架制定工作。贡献具体如下:(1)对创新点2,提出了基于容器整合的在线迁移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相关成果见附件1-1;(2)对创新点3,提出了基于Agent投标信息策略的网络化软件共享资源分配方法,相关成果见附件3-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动态智能化系统调控技术”获2021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1/7(李青山、张亮、王璐、沈沛意、褚华、朱光明、宋娟) 2. “复杂系统智能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202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1/9(李青山, 张亮, 李瑞, 王璐, 师伟, 沈沛意, 褚华, 朱光明, 蒋志平)
  2. 姓名:王璐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对创新点2、3做出贡献,并在本项目中担任技术研究与框架制定工作。贡献具体如下:(1)对创新点2,提出了基于容器整合的在线迁移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相关成果见附件1-1;(2)对创新点3,提出了基于Agent投标信息策略的网络化软件共享资源分配方法,相关成果见附件3-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动态智能化系统调控技术”获2021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3/7(李青山、张亮、王璐、沈沛意、褚华、朱光明、宋娟) 2. “复杂系统智能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202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4/9(李青山, 张亮, 李瑞, 王璐, 师伟, 沈沛意, 褚华, 朱光明, 蒋志平 )
  3. 姓名:张杰勇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对创新点1和创新点2做出贡献,并在本项目中担任研发工作。贡献具体如下:(1)对创新点1,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生成方案增量分析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相关成果见附件1-2;对创新点2,提出了基于分层结构的C4ISR服务部署分布式演化方法和基于SVM增量学习的状态监控机制,相关成果见附件3-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4. 姓名:李瑞
    排名:4
    行政职务:学院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对创新点1做出贡献,并在本项目中担任研发工作。贡献具体如下:(1)对创新点1,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相似度的无线传感网异常检测方法,相关成果见附件1-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复杂系统智能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202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3/9(李青山, 张亮, 李瑞, 王璐, 师伟, 沈沛意, 褚华, 朱光明, 蒋志平.)
  5. 姓名:张志升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县采油厂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对创新点3做出贡献,并在本项目中担任研发工作:针对创新点3,在特定场景进行技术改进与系统优化,见附件3-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6. 姓名:杜炜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对创新点3做出贡献,并在本项目中担任研发工作,具体贡献如下:在针对创新点3在特定场景进行优化完善与系统测试,并采集关键数据,见附件3-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李飞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对创新点2做出贡献,并在本项目中担任研发工作。贡献具体如下:对创新点2,提出了面向B/S业务场景的数据自动化融合录入系统及方法,相关成果见附件3-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8. 姓名:张宁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对创新点2做出贡献,并在本项目中担任技术研究与框架制定工作。贡献具体如下:对创新点2,提出了面向B/S业务场景的数据自动化融合录入系统及方法,相关成果见附件3-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9. 姓名:孙鹏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对创新点1和创新点2做出贡献,并在本项目中担任研发工作。贡献具体如下:(1)对创新点1,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生成方案增量分析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相关成果见附件1-2;(2)对创新点2,提出了基于分层结构的C4ISR服务部署分布式演化方法和基于SVM增量学习的状态监控机制,相关成果见附件3-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主导本项目整体申报、设计及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多台计算机设备与实验场地。项目重点突破国产软硬件平台 “融通”、云边端异构环境 “协同”、复杂系统 “自愈” 三大技术难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27 项、软件著作权 35 项,在计算机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国内一级学报(如《中国科学》《软件学报》)及国际主流会议发表 SCI/EI 检索论文 70 余篇,出版专著 4 部,获科技奖励 3 项。​针对研究内容,西电融合智能化软件适配优化、容器化封装编排及自适应演化技术,构建 “智能感知 - 精准决策 - 自主执行” 三位一体软件自适应演化框架,实现复杂环境下智能化软件的敏捷构建与可靠运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上海复深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单位参与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助力技术体系完善与应用落地。​项目成果应用广泛,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软件敏捷构建平台,核心技术已覆盖智慧交通、工业制造、数字化办公、新能源、数据服务等领域,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升级与创新发展。目前,技术成果已在多家单位应用,产生了超1.8亿元新增销售额的经济效益和广泛良好的社会效益。

  2. 单位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单位贡献:空军工程大学作为第二完成单位,主要负责本项目在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验证工作,组织团队中坚力量开展了技术论证和研究。针对复杂环境下指挥信息系统的敏捷构建问题,空军工程大学完成了软件定义指控系统的技术突破,基于智能规划技术实现了系统的快速构建。为解决复杂环境下指挥信息系统服务部署与动态演化难题,研究团队构建了指挥信息系统生成方案的增量分析与综合评估模型,重点攻关了基于分层结构的C4ISR服务部署与分布式演化架构与方法,实现了动态任务场景下系统服务的敏捷部署与按需演化。该项目成果应用广泛,依托项目研制的智能化软件敏捷构建平台,已成功应用于信息系统构建、服务部署、状态监控、系统演化、综合评估等多个关键领域,极大促进了相关领域核心软件系统的自主可控与智能化升级进程。其中,项目技术成果在信息系统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带来了显著效益。

  3. 单位名称: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县采油厂
    单位贡献:针对研究内容,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县采油厂为验证技术实用性与稳定性,在真实复杂工业场景中完成了全面技术测试。此项工作创造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验证,有力保障了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市场推广价值。

  4. 单位名称: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贡献: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验证技术实用性与稳定性,在真实复杂工业场景中完成了全面技术测试。此项工作创造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验证,有力保障了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市场推广价值。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