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组
项目名称:航空发动机复杂构件数字化检测技术及工程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航空学会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成果针对航空发动机制造过程数字化检测发展需求,开展了数字化检测系统构建,典型零件数字化检测方案、检测数据分析应用等技术研究,建立了基于数字化制造工艺的检测构架体系,开发了适用于航空发动机复杂构件的数字化检测系统,解决了基于流程驱动的检测特性自动识别、双向引导、多源异构数据采集等技术难题,在盘、轴、叶片等典型复杂构件上得到了成功应用。开发的转子叶片选配系统,实现了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的优选优配,提升了转子的动力学性能。该成果有力地推进了检验业务模式向信息化、数字化精准检测快速转型,补齐了质量检验技术长期落后于生产制造工艺技术的短板,能够与数字化、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对接,对于提升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整体数字化检测能力、未来构建航发统一数字化检测平台,形成相关行业规范和标准,促进厂际间业务协作和数据其享,促进国产数字化检测技术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该项目研制难度大、系统复杂,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叶片优选优配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核心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产生了显著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提名材料属实,已完成公示,主要完成单位、完成人组成及排序已协商一致,无异议。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赵亮
    排名:1
    行政职务:总质量师
    技术职称:研究员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作为项目团队负责人,负责项目策划、技术方案制定及实施,主持制定数字化检测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数字化制造工艺的检测构架体系,对应创新点1、2、3、4; 2.分析传统质量检验模式存在的问题、发展困境,提出质量检验业务数字化转型需求,参与制定数字化检测系统技术方案,对应创新点1; 3.发明专利一种燕尾形榫头转子叶片检测夹具及检测方法(ZL201811032234.9)的发明人。 证明材料见其他附件2.2.1、2.2.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2. 姓名:叶忠宇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提出了基于PMI标注的检验信息提取技术,多源异构数据采集技术,对应创新点3; 2.负责整体叶盘、涡轮叶片等典型复杂构件数字化检测工艺技术研究,对应创新点3; 3.提出了基于叶片制造-转子装配全流程的数据传递与分析方法,对应创新点4; 4.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大型风扇整体叶盘叶片的检测方法(ZL201610748895.6)的发明人; 5.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精铸涡轮工作叶片三维光学测量基准的建立方法(ZL201610789245.6)的发明人; 6.发明专利一种整体叶盘叶型反变形量的补偿方法(ZL201610766612.0)的发明人。 见其他附件2.2.1、2.2.5、2.2.6、2.2.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3. 姓名:同更强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对数字化检测工作场景、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提出了检验计划的结构化、标准化定义,对应创新点1; 2.对风扇转子叶片选配、排布流程,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测频振动台、力矩秤数字化改造方法,设计了叶片选配算法数学模型,对应创新点4; 3.参与数字化检测系统方案设计、系统开发、系统集成、推广应用和迭代优化工作,参与两网数据交互方案设计和实施,对应创新点1、2; 4.论文《航空发动机数字化检测系统》的作者; 5.论文《叶片固有频率测量系统数字化改造》的作者。 证明材料见其他附件2.2.1、2.2.9、2.2.1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4. 姓名:刘未林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提出了基于检验任务和测量程序的自动化检测技术,长轴类零件数字化检测工艺技术,对应创新点3; 2.发明专利一种长轴类零件的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ZL201910551433.9)的发明人。 证明材料见其他附件2.2.1、2.2.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5. 姓名:杨波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负责数字化检测系统软件开发,对应创新点1; 2.采用专用CAD engine处理引擎,开发了基于结构化工艺的检验信息解析关联模块,对应创新点3; 3.提出了检测特性分组、测量程序与检验计划绑定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基于检验任务驱动的自动化检测以及测量程序统一集中管理,对应创新点3; 4.应用免疫遗传算法开发了多因素约束的转子叶片选配模块,对应创新点4。 证明材料见其他附件2.2.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6. 姓名:刘洁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参与数字化检测工作场景、业务流程分析,检验计划的结构化、标准化定义,数字化检测系统构架和功能设计,对应创新点1; 2.提出了检测特性与工艺图形双向引导技术,对应创新点3; 3.参与方案策划和项目实施过程,负责数字化检测系统在机加类零件的推广应用,对应创新点1; 4.论文《航空发动机质量监督数字化研究与实践》的作者。 证明材料见其他附件2.2.1、2.2.1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梁小平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负责工控互联数据交互技术研究,设计了"双单向"数据传输链路,"文件落地"传输装置,阻断以太网协议,解决了两网之间"物理联通,逻辑隔离"的技术难题,对应创新点2; 2.研发了国内首台负载均衡部署模式的光网闸设备,解决了核心设备单点故障问题,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对应创新点2; 3.论文《军工工控网络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作者; 4.论文《工控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互联安全体系研究》的作者。 证明材料见其他附件2.2.1、2.2.12、2.2.1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牵头单位,负责本项目的论证、技术策划、申报、技术决策和组织研究工作,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幵实现技术指标。 在技术方面,本单位主持制定项目总体技术方案和具体实施过程。具体贡献表现在:(1)对传统检验业务模式存在的瓶颈问题、数字化智能制造对检验业务的发展需求,数字化检测业务场景、工作流程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数字化制造工艺的检测方法;(2)对数字化检测过程中的检验计划、检验任务、检测数据、检测报告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分析,形成了结构化、标准化定义;(3)根据实际检验业务需求,策划了数字化检测系统构架、功能模块,建立了基于数字化制造工艺的检测构架体系,实现了盘、轴、叶片等航空发动机复杂构件的数字化检测;(4)研发了基于激光单向接收技术、负载均衡部署的光网闸设备,解决了涉密园区网与非密工控网数据同步技术难题,实现了两网数据及时交互;(5)提出了一种基于叶片制造-转子装配全流程的数据传递与分析方法,实现了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的优选优配,提升了转子的动力学性能。 目前公司持续开展数字化检测技术迭代优化和推广应用工作,将项目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盘、轴、叶片等航空发动机复杂构件的数字化检测中。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为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应用提供必须的技术储备。也可为质量监控、质量追溯、工艺改进、设计优化提供可靠产品质量数据支撑。

  2. 单位名称: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参与项目技术方案策划,负责数字化检测系统软件开发,主要贡献如下:(1)根据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检测业务发展需求,共同完成了数字化检测系统开发;(2)开发了基于结构化工艺的检验信息解析关联模块,将模型特征的检验信息进行结构化提取及关联,解决了基于流程驱动的检测特性自动识别、双向引导、多源异构数据采集等技术难题;(3)开发了一套面向装配的叶片频率-重量矩多因素约束的转子叶片选配系统,实现了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的优选优配。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