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组 | | 项目名称: | 全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该项目聚焦传统治安防控体系的核心痛点开展研究:
(1)感知能力不足、设备协同弱,复杂环境下存在“视觉盲区”;
(2)跨部门系统割裂、数据标准不一,形成“信息烟囱”;
(3)智能分析滞后、安全隐私保护不足,难以支撑主动防控与可信治理。
项目以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为方向,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研发新一代全域智能视频监控平台。项目技术成果扎实,牵头或参与编制《陕西省“雪亮工程”技术指南》《陕西省“雪亮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陕西省“雪亮工程”建设方案》《陕西省“雪亮工程”评审规程》《陕西省“雪亮工程”验收规程》等省级技术规范,覆盖全建设环节;已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构建了全方位知识产权体系。核心团队由相关领域硕博及资深工程师组成,骨干入选2024年度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科研与成果转化能力较强。
技术成果已在安康、彬州、铜川、富平,礼泉等地落地,通过多模态感知、云边端协同、统一数据中台等创新,解决复杂环境监控、跨部门数据协同、实时预警等问题,形成可复制应用模式,为治安防控、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项目采用“云-边-端协同+区块链治理”架构,契合公共安全需求,对社会治理现代化与行业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应用前景良好。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薛剑
排名:1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视频大数据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负责人,核心贡献突出:牵头或参与编制《陕西省 “雪亮工程” 技术指南》《规划设计方案》《建设方案》《评审规程》《验收规程》5项省级技术规范,覆盖全建设环节,为全省项目标准化实施奠定基础。指导安康、铜川、彬州等地市 “雪亮工程” 方案设计,结合多地实际优化技术路径,推动 “云 - 边 - 端” 协同架构、区块链安全机制落地。牵头攻克多模态感知融合、跨部门数据打通等难题,带领团队获1项已受理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培育3名秦创原 “科学家 + 工程师” 骨干,保障多地项目在线率超80%,实战应用成效显著,助力社会治理智能化升级。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韩普
排名:2 行政职务:董事长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陕西广电网络传媒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普立足集团 “第四大运营商” 资源优势与行业责任,深度联动我方陕西省视频大数据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为项目落地与效能释放提供核心支撑。
在资源整合层面,他统筹集团网络传输与算力资源,推动升级10GE 视频专网、建设24条市到县双路由裸光纤,保障安康、彬州等多区域视频流实时传输,为 “全域覆盖、全网共享” 奠定基础;协调集团技术团队参与 “前端智能抓拍 + 云端结构化分析” 架构搭建,助力整合4200 路政府及社会视频资源,破解传统监控 “资源分散” 难题。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罗伦文
排名:3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软件工程开发专业人才,在:
(1)前端设备控制软件:开发设备嵌入式控制程序,实现 “智能补光 + 宽动态” 夜间成像优化、故障自诊断(断电 / 断网 10 秒内告警)、远程重启 / 端口管控等功能;开发协议适配插件,兼容海康、大华等多品牌设备,确保前端数据标准化采集。
(2)缺陷管理与优化:使用 JIRA 搭建缺陷跟踪系统,记录测试中发现的 “极端天气下人脸识别准确率下降”“非国标设备接入失败” 等问题,明确修复优先级与时限;针对复杂环境适应性不足问题,优化算法抗干扰模块,将逆光场景车辆误判率从 8% 降至 5%;针对跨网共享壁垒,开发协议转换插件,提升非国标设备接入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邹闰闰
排名:4 行政职务:部长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陕西省视频大数据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项目负责人薛剑和韩普的指导下,围绕事件驱动开放词汇技术与 5G+AI 边缘检测计算,为项目突破传统监控技术瓶颈提供关键支撑。
他将基于开放语言的视频图像目标检测技术应用于视频智能分析,实现多场景目标检测泛化,主导研发的5G+AI 边缘检测方案支撑安康市1273路人脸卡口、1329路车辆卡口日均超千万级数据解析,为重点人员预警与在逃人员抓捕提供低延迟保障,推动 “ 前端智能抓拍+云端结构化分析” 架构优化,助力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落地。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吴建斌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项目负责人薛剑指导下,在雪亮工程的实施落地、技术开发及运维保障全流程中,围绕信息安全核心需求开展研发工作,从前端、传输、平台、运维四大维度宏观统筹安全防护:
(1)前端设备的使用和开发对标国标A 级标准强化身份认证与加密;
(2)传输升级带宽并通过技术优化保障数据安全;
(3)平台投等保三级防护,严控资源调用与数据脱敏;
(4)运维建智能平台预警,形成全链条闭环防护。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侯磊
排名:6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视频大数据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侯磊以专业项目管理能力与实施落地经验为核心,为项目突破“覆盖不足、资源分散”瓶颈、实现全域高效落地提供关键保障。
在项目管理层面,他牵头构建“统筹规划-分区推进-闭环管控”体系,结合安康、彬州、富平等多地差异化需求,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协调前端设备部署(安康1273路人脸卡口、1329路车辆卡口)与多网传输建设(10GE视频专网、双路由裸光纤)进度,确保12个县(区)、超30个乡镇(街道)的监控点位“应接尽接”,推动项目3年内高效覆盖目标区域。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代笃伟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深度参与多模态智能感知算法的研发工作,聚焦计算机视觉前沿技术,成功构建并优化了面向复杂场景的系列核心AI模型,包括高精度人脸识别模型、细粒度行人属性识别模型、多场景车辆检测与分类模型以及鲁棒性强的车牌识别模型等。相关算法经实际部署验证,在准确率、召回率及推理效率等关键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有效赋能全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感知、分析与决策能力,为城市安防、智慧交通等场景提供了坚实的人工智能算法支撑。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李杏
排名:8 行政职务:部长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陕西省视频大数据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李杏负责将项目需求与实际技术落地相结合,带领团队深入一线,与公安、交警等业务部门反复沟通,准确把握用户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视频调用慢、识别不准、系统操作复杂等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主导设计了切实可行的系统建设方案,协调研发团队对视频传输流程、智能分析算法和操作界面进行了多次优化改进,确保了系统不仅技术先进,而且简单易用、稳定可靠,真正满足了用户的实战需求,为项目的规模化建设、稳定运行和后续迭代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依据,确保了创新技术能高效、可靠地转化为实际应用成果,为项目的成功落地提供了重要保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郭华
排名:9 行政职务:部长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项目负责人薛剑指导下,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在前端图像采集优化环节,他依托专业知识,针对山区、乡镇光照干扰、遮挡导致的信噪比低问题,主导设计适配复杂场景的图像采集算法优化方案,通过改进图像降噪与增强模型,有效提升全域视频成像清晰度,为解决 “覆盖不足” 难题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董彩霞
排名:10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深度参与面向全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前沿算法研发,重点聚焦于高效视频压缩、精准视频关键帧检测及深度学习驱动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等核心技术攻关。通过融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与优化的信号处理技术,显著提升视频数据的传输效率、存储利用率与视觉质量,为全域感知、智能分析与实时决策提供高可靠性、低时延的算法支撑,助力构建具备自感知、自优化能力的智能化视频监控生态系统。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陕西省视频大数据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陕西省视频大数据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作为安康市、彬州市等四地 “雪亮工程” 的第一完成单位,全程发挥核心主导作用。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牵头突破传统监控技术局限,创新构建 “前端边缘智能处理 + 云端复杂数据引擎 + 全域安全治理标准化” 技术架构,研发高效视频图像结构化分析技术及 “5G+AI” 边缘计算系统,推动治安防控从 “被动监控” 向 “主动防控” 转型。
资源整合层面,主导搭建市、县两级视频图像共享平台,统一数据格式与传输协议,整合政府及社会多类视频资源,破解多源异构数据接入难题,打破跨部门 “信息壁垒”;落地应用上,统筹推进项目在多区域的全面落地,构建 “故障预警 - 派单 - 修复 - 验收” 智能运维闭环,形成可复制的市域公共安全防控模式,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同时,依托涵盖图像处理领域硕士、博士及工程师的核心团队,联合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为项目技术研发、落地实施及持续升级提供坚实的人员与技术支撑,还深度参与省级 “雪亮工程” 技术规范编制,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构建完善技术保护体系。
- 单位名称: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作为陕西省视频大数据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和全省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本项目成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支撑、资源保障和网络基础。
1.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贡献:
(1)提供基础网络与核心技术支撑: 公司利用其覆盖全省的广电光纤网络与5G资源,为全域智能视频监控提供了高速、安全、可靠的专业传输网络,攻克了海量视频数据低延时、高并发回传的技术瓶颈,为项目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2)赋能技术整合与研发支持: 作为母公司,集团整合内外部技术资源,为项目攻关提供了强大的研发资金、人才团队和技术实验环境支持,推动了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与视频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2.在应用推广方面的贡献:
(1)提供强大的品牌与资源背书: 凭借其作为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和通信运营商的社会公信力与品牌影响力,为项目的快速落地和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推广提供了强大的信誉保障和资源整合平台。
(2)开辟广阔的市场与应用渠道: 利用其深耕陕西多年的政企客户服务体系与市场渠道,有效推动了项目成果在全省各级政法、公安及政府部门的快速部署和规模化应用,加速了科技成果向实战能力的转化。
- 单位名称:华中师范大学
单位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在雪亮工程实施落地、技术开发及运维保障全流程中,聚焦信息安全核心需求,构建闭环防护体系,贡献显著:
(1)前端设备安全:1500路新建一类监控设备均达GB 35114-2017 A级标准,内置身份认证与数据加密功能,防范非法入侵与数据篡改;
(2)传输安全:将视频专网升级至10GE 带宽,采用GPON技术高效回传数据,新建24条市到县双路由裸光纤,结合链路加密与冗余设计,保障传输不中断、不泄露;
(3)平台与数据安全:按等保三级标准部署防护设备,建市、县两级访问控制机制,限制非授权调用;整合4200路政企视频资源时,通过数据脱敏保护敏感信息;
(4)运维安全:搭建智能运维平台,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并自动预警,形成全流程闭环防护,确保公共安全视频数据安全合规。
- 单位名称:西安交通大学
单位贡献:在西安交通大学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支持下,提供的实验环境,培养出的师资力量,在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合作下,西安交通大学作为项目完成单位之一,为 “5G+AI 视频图像边缘分析预警终端” 项目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
依托学校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科研积累,组建专业研发团队,牵头完成终端核心软硬件系统开发与算法攻关:
(1)硬件层面,攻克多维数据接入与传输技术难题,实现终端对视频、图片、传感器数据的兼容接入,支持4个以太网接口、WiFi及 4G/5G 传输,满足16路1080P视频码流编解码需求,适配 RTSP、RTMP、GB28181等多种码流格式;
(2)软件层面,采用vue3前端与Golang后端技术栈,开发具备设备管理、日志管理、远程控制、告警推送等功能的系统管理软件,实现内网边缘设备远程运维与算法任务灵活配置;
(3)算法研发上,成功开发人像识别、通用行为分析、穿戴检测等30种AI算法,支持2种算法定制,确保算法准确率达商用标准与行业先进水平,同时完成算法在边缘设备上的集成测试与性能优化。
此外,学校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为项目输送图像处理、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参与需求分析、场景测试、技术文档编制等环节,协助完成产品白皮书、使用手册等材料,为项目按期交付与验收提供坚实的技术与人才支撑,助力终端实现实战应用价值。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