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组 | | 项目名称: | 新能源电力系统态势感知、威胁检测与安全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在高比例新能源和电力电子化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科技计划为依托,该成果聚焦新能源电力系统态势感知、威胁检测与安全调控三大核心环节,重点突破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在网络攻击等极端事件下的“感知-检测-调控”关键理论与技术瓶颈。阐明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与物理机制,揭示了新能源功率波动性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作用规律,构建了先进的控制理论体系及一系列配套智能算法。研究面向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重大需求,具有显著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起点高、理论突破显著,在国内外同行中获得了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状态感知、攻击检测与安全控制理论研究发挥了引领与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推荐材料及完成人资格,确认项目申报材料真实完整,项目完成单位、人员排序无异议,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申报要求。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刘兴华
排名:1 行政职务:系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第1、7、8和9项创新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90%。负责总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设计,部分关键技术提出者和发明人,与相关公司联合产品开发总设计师,全面负责项目的研发工作与协调部署工作。在项目中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获批软件著作权2项,获批国家级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陕西省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陕西青年科技新星项目1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1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先进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排名第1);
2022年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新型电力系统的状态感知与安全控制理论研究(排名第1) - 姓名:严怀成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第2、7项创新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负责新能源电力系统状态感知与安全控制的总体设计,为本项目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在项目攻关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5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ScholarGPS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等荣誉。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0年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2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 姓名:李贝贝
排名:3 行政职务:院长助理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四川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第3、10项创新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在本项目中承担基于狄利克雷概率分布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检测模型、针对系统状态估计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检测系统构建等任务。在项目攻关中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批国家科技部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9年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泛在电力物联网终端数据安全监测及评估(排名第7)。 - 姓名:邓瑞龙
排名:4 行政职务:院长助理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第4项创新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长期从事工控安全、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等方向的研究,在本项目中负责新能源电力系统状态感知和威胁检测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在项目攻关中发表科技论文16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3/5);
201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5);
2017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7/7)。 - 姓名:马文涛
排名:5 行政职务:系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第5项创新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40%。在本项目中承担基于变阈值比例更新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系统参数辨识方法、基于广义互相关熵无迹卡尔曼滤波的稳健状态估计方法等任务。在项目攻关中发表科技论文12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0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渗透配电网的分散式风电场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排名第4);
2022年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新型电力系统的状态感知与安全控制理论研究(排名第3)。 - 姓名:朱大锐
排名:6 行政职务:系党支部书记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第6项创新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40%。研究了一种关于输电网连锁故障序列的预测方法,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预测与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在项目攻关中发表科技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1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先进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排名第6)。 - 姓名:白景天
排名:7 行政职务:副总经济师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负责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状态感知,在项目的实施应用和成果转化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保证了项目产业化推广应用的顺利完成,在项目攻关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哈荣
排名:8 行政职务:董事长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金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负责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调控关键技术,在项目的实施应用和成果转化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保证了项目产业化推广应用的顺利完成,在项目攻关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王东
排名:9 行政职务:国网西安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供电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30%。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研究了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本项目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在项目攻关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吴会宝
排名:10 行政职务:国网西安供电公司安全总监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供电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中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30%。主要负责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在项目的实施应用和成果转化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保证了项目产业化推广应用的顺利完成,在项目攻关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西安理工大学
单位贡献:西安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陕西省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和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对本项目研究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和场地等条件给予了充分保障。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负责管理、协调,监督项目完成情况和质量,组织和项目有关的技术交流和研讨会,并邀请相关企业人员参加,在项目科技创新实现突破的同时,积极促成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推广与应用。此外,在项目验收总结、鉴定与成果申报过程中精心组织,给予了项目组大力支持与协助,为项目执行过程中相关文档的撰写和成果申报提出了宝贵意见与建议,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项目组成员一直从事新能源电力系统“感-测-控”一体化相关的科学研究,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为进行新能源电力系统“感-测-控”一体化产品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借助本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电气工程专业人才,为我国西部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单位名称:华东理工大学
单位贡献:华东理工大学具有领先的科研资源与设备、先进的测试仪器装备、良好的科研环境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对本项目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各项实验条件给予了充分保障,组织了多次项目组成员参与的学术活动与产学研交流活动,为研究团队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华东理工大学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立项、执行、验收总结、鉴定与成果申报过程中精心协调组织,对项目组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协助。华东理工大学是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是第二完成人所在单位,负责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调控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完成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事件触发控制平台测试、实验研究等工作。
- 单位名称:四川大学
单位贡献:四川大学具有领先的科研资源与设备、先进的测试仪器装备、良好的科研环境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四川大学对本项目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各项实验条件给予了充分保障,组织了多次项目组成员参与的学术活动与产学研交流活动,为研究团队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四川大学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立项、执行、验收总结、鉴定与成果申报过程中精心协调组织,对项目组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协助。项目组成员一直从事新能源电力系统威胁检测相关的科学研究,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在项目的产品化推广应用中拥有良好的开发基础和校企合作经历。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负责该项目的理论方案实施与研究成果转化,完成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平台测试、实验研究等工作。
- 单位名称:浙江大学
单位贡献: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为项目提供了优越的学术资源和实验条件。在项目启动阶段,浙江大学通过其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和丰富的实验设备,为研究团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力地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负责项目进展的监督与协调,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研讨会,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交流与应用。浙江大学在项目验收与成果申报阶段也提供了关键支持,为项目组撰写和修订相关文档,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从而推动项目成果的有效转化与推广。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新能源电力系统“感-测-控”一体化的科学研究方面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为项目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该项目的执行和推广工作,浙江大学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为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 单位名称: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电力自动化领域的资深企业,专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电网智能化及新能源控制保护技术的研发与制造。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是第七完成人所在单位,主要负责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研究成果转化和后期规划,为该项目的完成和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主要开展的工作有:前期市场调研、系统需求分析,明确本项目的市场价值与社会效益,厘清项目市场化、产品化思路;主电路及产品结构设计,为项目提供可靠硬件基础,保障项目关键技术顺利实施。
- 单位名称:西安金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西安金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工业电气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业务涵盖智能配电、电机控制、节能系统集成及自动化解决方案的研发与生产。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西安金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是第八完成人所在单位,主要负责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调控的成果转化和后期规划,为该项目的完成和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具体工作包括前期市场调研、系统需求分析,明确本项目的市场价值与社会效益,研制了高性能的安全调控装置硬件平台,保障项目关键技术顺利实施。
- 单位名称: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供电公司
单位贡献: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供电公司依托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强大的研发力量,结合其在陕西省电力市场的强大实力,同时与本土高校西安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密切合作,致力于中国电力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对于产品的品质、可靠性有着绝对的领先优势。以优良的生产管理体系,严格的认证标准,使电力产品实现合理规划和使用。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供电公司是第九完成人和第十完成人所在单位,主要负责成果转化和后期规划,为该项目的完成和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主要开展的工作有:前期市场调研、系统需求分析,明确本项目的市场价值与社会效益,厘清项目市场化、产品化思路;主电路及产品结构设计,为项目提供可靠硬件基础,保障项目关键技术顺利实施。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