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组
项目名称:“空-地”载运平台智能算控系统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在多项国家与行业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针对“空-地”载运平台智能算控系统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经过2家单位12年的协同攻关和系统研究,在环境理解、类脑感知、智能规划、协同控制、高算力平台装备等方面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项目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已在国内汽车制造、物流运输、智能交通等行业大量推广应用,创造了非常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适应目前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突出,兼顾前沿性和实用性,对于我国低空经济、智能交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推广价值,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提名条件。 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高涛
    排名:1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围绕“空-地”载运平台智能算控系统的自主可控与产业化需求,系统主持并完成了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创新提出了面向复杂空地环境的智能算控体系结构与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方法,突破了算控模型自适应、故障诊断与安全冗余等核心技术难题;研发了类脑启发的算控一体化平台,形成了可扩展、可验证的技术体系;并主导构建了产业化应用示范工程,实现了在典型载运平台上的规模化应用与推广;是代表性论著2,4,5,6,7的作者、动力辅助单元制造电子工具项目负责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 姓名:王振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参与了车载智能算控平台智能化算法的研发及部署;(2)发明了车载平台集群协作自主驾驶方法,提升了算控平台的智能性;(3)参与研发了车载算控平台全生命周期监测系统;是代表性论著1,3的作者、动力辅助单元制造电子工具项目参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3. 姓名:于正同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提出局部-全局信息互补的尺度感知交互机制,构建全局与局部特征聚合学习体系,解决低空交通图像中多尺度目标检测问题;开发即插即用的特征金字塔融合模块和局部注意力特征增强模块,显著提升复杂背景下多尺度目标的感知能力与泛化性能,兼容现有检测框架并支持持续优化;开发空-地一体化动态路径规划与资源调度算法,通过融合空中无人机与地面车辆的实时状态数据实现协同决策;是动力辅助单元制造电子工具的项目参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4. 姓名:刘立东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提出无需编码器的多轴物理感知融合网络,结合监督跨尺度转置注意力模块,解决雾气分布不均导致的局部特征失真问题;是代表性论著5的作者、动力辅助单元制造电子工具项目参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5. 姓名:陈婷
    排名:5
    行政职务:党支部书记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开发基于交叉迭代近邻传播聚类的自适应决策方法,实现自动驾驶车辆与人类驾驶行为的协同控制,应用于智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是代表性论著2,4,7的作者、动力辅助单元制造电子工具项目参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6. 姓名:黄鹤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在项目中主要负责类脑启发的边缘设备部署与工具链开发,提出了适用于边缘端的类脑计算轻量化与适配方法,构建了跨平台自动化部署流程,并开发了集模型优化、可视化和性能评估于一体的工具链,实现了类脑模型从训练到边缘推理的高效迁移与应用,有效解决了实时性与鲁棒性等关键问题,显著提升了成果的工程化水平与应用价值,是代表性论著7的作者、动力辅助单元制造电子工具项目参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王宇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提出分层分布式计算框架,实现算力资源在边缘端与云端的弹性部署,是动力辅助单元制造电子工具项目参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8. 姓名:牛波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构建覆盖研发-测试-量产的标准化验证链条,显著提升技术转化效率,是所提供附件科研项目“动力辅助单元制造电子工具”的项目参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9. 姓名:文渊博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研究内容为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在本项目中参与研究开发了光学散射模型驱动的物理先验图像复原方法和自适应多种天气降质类型的一体化异质图像重建框架,为空地载运平台智能算控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视觉基础,是代表性论著6的作者、动力辅助单元制造电子工具项目参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10. 姓名:李子琦
    排名:10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研究内容为目标检测和类脑神经网络,在本项目中参与研究开发了可训练的脉冲累计机制与脉冲发放模型和时空敏感的事件特征提取与生物场景感知模型,提高了空地载运平台智能算控系统的感知与决策准确性,是代表性论著6的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长安大学
    单位贡献:“空-地”载运平台智能算控系统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是我校高涛教授团队近十年来持续研究完成的。该项目研究先后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的资助。我校为项目的立项论证、管理、实施、监督、推广等方 面做了大量工作,为项目的执行提供了必要的人力和实验条件保障。该成果主要内容在我校完成,我校对成果的三个科学发现点均有突出贡献。该研究成果已在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智能交 通等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SCI 检索 50 余篇,中科院一区 TOP2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40 余项,成果 转化 30 余项。

  2. 单位名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单位贡献:1.参与本项目的总体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和详细实施方案的制定; 2.负责完成了面向车载应用的智能算控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3.开发了多种型号的车载融合计算单元、终端控制器设备; 4.开发了车载算控平台全生命周期监测及连续性业务保障测试系统; 5.对本项目技术成果进行了推广应用。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