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组
项目名称: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等级:一等奖
提名专家意见:
  1. 姓名:郑庆华
    工作单位:同济大学
    技术职称:教授
    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提名专家意见:流媒体相关技术被纳入《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在文化传承传播、服务社会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需要面对系统资源动态分散、媒体模态领域多样、用户任务需求各异、终端环境异构复杂等重大挑战,项目组历经十余年攻关,逐步形成了以“云网动态调控—跨域语义解析—双质统一传输—协同个性服务”为核心的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理论与技术体系,有效缓解规模能效与个性适配之间的矛盾,发表论文 42 篇,授权专利 36 项,并在智慧教育、民生、体育等领域落地,实现5G智慧教育、视频云分析、A1智能观赛等重大流媒体智能服务应用,产生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张未展
    排名:1
    行政职务: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提出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整体规划方案与技术路线;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与实施;指导系统总体集成与测试;和企业合作建立创新性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成果的推广应用。对主要科技创新1、2、3、4均有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第2完成人,2017-J-220-2-02-R02;(2) 201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第2完成人,2015-287;(3) 2018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场景感知的知识地图导航移动学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第4完成人,2018-1-023-R4。
  2. 姓名:龚铁梁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具体制定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整体规划方案与技术路线。提出了“表征解耦-跨域泛化-在线适配”的高效流媒体分析方法;参与“QoE+QoI”驱动的自适应视频传输技术攻关;参与提出“云+端”多任务模型协同的端侧个性化流媒体增强方法;协助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完成关键技术的平台实现。对主要科技创新2、3、4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3年中国发明协会二等奖,多癌肿组织病理智能诊断关键技术与应用,第2完成人,2023-CAICX-2-D23。 (2)2022华为火花奖,基于哈达玛变换高维随机矩阵快速计算方法,HW00074。
  3. 姓名:闫彩霞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具体参与制定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整体规划方案与技术路线;提出了“云+端”多任务模型协同的端侧个性化流媒体增强方法;参与提出面向流媒体语义理解与传输的动态系统调控方法;参与“QoE+QoI”驱动的自适应视频传输技术攻关。对主要科技创新1、2、3、4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零样本图像识别与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4. 姓名:杜海鹏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具体负责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提出了“QoE+QoI”驱动的自适应视频传输方法;设计了多教师知识蒸馏的视频参数自适应配置算法;参与构建了资源感知与任务驱动的流媒体用户体验质量QoE与机器推理质量QoI指标体系;协助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完成相关关键技术的平台实现。对主要科技创新1、3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8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场景感知的知识地图导航移动学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第9完成人,2018-1-023-R4。
  5. 姓名:李睿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具体负责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提出了面向流媒体语义理解与传输的动态系统调控方法;构建了资源感知与任务驱动的流媒体用户体验质量QoE与机器推理质量QoI指标体系;参与资源任务协同的端侧高效适配方法设计;协助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完成相关关键技术的平台实现。对主要科技创新1、4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8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场景感知的知识地图导航移动学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第10完成人,2018-1-023-R4。
  6. 姓名:董博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具体负责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参与提出了信息论引导的流媒体跨域泛化方法;参与“QoE+QoI”驱动的自适应视频传输技术攻关;参与“云+端”多任务模型协同的端侧个性化流媒体增强方法设计。对主要科技创新2、3、4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第6完成人,2017-J-220-2-02-R06;(2)2018年度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场景感知的知识地图导航移动学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第3完成人,2018-1-023-R3;(3)2022年度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大数据知识工程理论、方法及重大应用,第3完成人,2022-Z-222010-1-R03。
  7. 姓名:刘欢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具体负责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参与面向流媒体的多模态信息瓶颈表征学习方法设计;参与构建了轻量化元学习的自适应流媒体语义理解模型。对主要科技创新2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8. 姓名:师斌
    排名:8
    行政职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具体负责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参与提出了基于可塑模型架构的端侧自适应轻量化方法;参与资源任务协同的端侧高效适配方法设计与技术攻关。对主要科技创新4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税务大数据理解与推理关键技术及智慧税务重大应用,第1完成人,2023-J-2-070-R01。
  9. 姓名:张玲玲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参与提出了面向流媒体的多模态信息瓶颈表征学习方法;参与设计了轻量化元学习的自适应流媒体语义理解模型。对主要科技创新2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4年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强产教融合,强项目驱动,强科教融汇,打造三强实践育人新模式,第1完成人; (2)2023年CCF科技进步一等奖,数实融合精准导学关键技术与应用,第4完成人,CCF-AWRD-AWD-2023-00003。
  10. 姓名:罗敏楠
    排名:10
    行政职务:学院党总支书记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参与构建了资源感知与任务驱动的流媒体用户体验质量QoE与机器推理质量QoI指标体系;参与“表征解耦-跨域泛化-在线适配”的实时流媒体高效语义理解技术攻关与测试验证工作。对主要科技创新1、2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2年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大数据知识工程理论、方法及重大引用,第2完成人,2022-Z-222010-1-R02; (2)2020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知识森林个性化智能导学技术及其重大应用,第14完成人,2020-J-T-001-R-14。
  11. 姓名:田锋
    排名:11
    行政职务:学部副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参与轻量化元学习的自适应流媒体语义理解模型构建;协助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完成相关关键技术的平台实现。对主要科技创新2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第4完成人,2017-J-220-2-02-R04;(2)2022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大数据知识工程理论、方法及重大应用,第4完成人,2022-Z-222010-1-R04;(3)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第4完成人,2015-287。
  12. 姓名:吕欣
    排名:1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参与构建了面向流媒体语义理解与传输的动态系统调控框架,参与构建了资源感知与任务驱动的流媒体用户体验质量QoE与机器推理质量QoI指标体系;参与构建了轻量化元学习的自适应流媒体语义理解模型。对主要科技创新1、2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3. 姓名:马岚
    排名:1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参与构建了资源感知与任务驱动的流媒体用户体验质量QoE与机器推理质量QoI指标体系;参与面向流媒体的多模态信息瓶颈表征学习方法设计;负责所在企业的成果示范应用与推广。对主要科技创新1、2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4. 姓名:王琦
    排名:1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参与研制了一种面向流媒体语义理解与传输的动态系统;参与提出了信息论引导的流媒体跨域泛化方法;参与“双质协同决策-任务参数配置-多模态数据同步传输”自适应视频传输框架设计;参与提出了端云协同推理的个性化流媒体增强方法;负责所在企业的成果示范应用与推广。对主要科技创新1、2、3、4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5. 姓名:刘江
    排名:1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参与“云+端”多任务模型协同的端侧个性化流媒体增强关键技术的预言、攻关与测试验证工作;负责所在企业的成果示范应用与推广。对主要科技创新4有直接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西安交通大学
    单位贡献:西安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项目组在该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中的主要贡献如下: 1、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提出了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的整体规划方案与技术路线。 2、提出了面向流媒体语义理解与传输的动态系统调控方法;提出了“表征解耦—跨域泛化—在线适配”的实时流媒体高效语义理解方法;提出了“QoE+QoI”驱动的自适应视频传输技术;提出了“云+端”多任务模型协同的端侧个性化流媒体增强方法。研制出5G 智慧教育系统、AR 互动教学系统、视频云分析系统、AI智能观赛系统、云视频传输系统等流媒体智能服务系统。授权发明专利23项,发表高水平期刊会议论文42篇,登记软件著作权18项。 3、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了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单位名称: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
    单位贡献: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为第二完成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项目组在该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中的主要贡献如下: 1、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提出了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的整体规划方案与技术路线。 2、参与提出了面向流媒体语义理解与传输的动态系统调控方法,“表征解耦—跨域泛化—在线适配”的实时流媒体高效语义理解方法,“QoE+QoI”驱动的自适应视频传输方法,“云+端”多任务模型协同的端侧个性化流媒体增强方法。 3、开展了产业化推广应用,包括陕西视频云、陕西教育云、智慧课堂建设等,累计用户超千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单位名称: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为第三完成单位。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在该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中的主要贡献如下: 1、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提出了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的整体规划方案与技术路线。 2、参与提出了面向流媒体语义理解与传输的动态系统调控方法,“表征解耦—跨域泛化—在线适配”的实时流媒体高效语义理解方法,“QoE+QoI”驱动的自适应视频传输方法,“云+端”多任务模型协同的端侧个性化流媒体增强方法。授权发明专利13项,合作发表论文1篇。 3、开展了产业化推广应用,共同研制新一代沉浸式视频交互系统Avatarmeeting、AI智能观赛系统等,并集成在咪咕视频APP中,在体育赛事等多场景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单位名称: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为第四完成单位。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项目组在该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中的主要贡献如下: 1、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提出了大规模流媒体智能服务中云网端协同关键技术的整体规划方案与技术路线。 2、参与提出了面向流媒体语义理解与传输的动态系统调控方法,“表征解耦—跨域泛化—在线适配”的实时流媒体高效语义理解方法,“QoE+QoI”驱动的自适应视频传输方法,“云+端”多任务模型协同的端侧个性化流媒体增强方法。合作发表论文1篇。 3、开展了产业化推广应用,联合研制视频云分析系统,并在公安、交通、政法等领域多个省市落地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