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机械组 | | 项目名称: | 融合全时域信息的飞行器惯导系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
| 提名单位: | 中共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本单位认真审阅了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所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内容符合填写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
项目瞄准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对惯导系统的低成本、高精度、高可靠需求,围绕“融合全时域信息的飞行器惯导系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开展研究,突破了“无依托条件下惯导系统信息动态高精度采集、融合多源不确定不可靠信息的惯导系统故障诊断与性能评估、全时域性能评估预测信息融合的惯导系统性能提升”等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了低成本低精度惯导系统实现高精度高可靠导航的关键短板问题。为实现惯导系统的低成本、高精度、高可靠、完全自主可控等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该项目需求迫切,理论研究难度大,技术创新性强,拥有系统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全时域性能评估预测信息融合的惯导系统性能提升技术等方面有重大创新和突破,相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已在液浮陀螺惯性平台、光纤陀螺惯导、MTY-1A、MTY-2C、MTY-5A、MTY-5B、TJ-GNC-NCS-5等多型产品和飞行器惯导系统中得到应用,并已完成交付列装,具有重要的科技推动效应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经审查,成果材料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异议,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条件。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王兆强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总体方案设计和成果具体开发应用,对创新点1、2、3做出了重要贡献,带领课题组完成了全时域性能评估预测信息融合的惯导系统性能提升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是第5、7、8代表性成果的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大模型国防应用邀请赛需求创意展示二等奖,面向原位检测的装备健康管理轻量化大模型;2016年,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随机退化设备剩余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排名1,证书号:2016-T-001;2015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基于预测信息的关键部件备件订购与替换安排联合决策研究,排名1,证书号:15HJJ1D006。 - 姓名:胡昌华
排名:2 行政职务:实验室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2、3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融合多源不确定不可靠信息证据推理的故障诊断方法,协助完成了惯导系统误差非线性随机系数回归建模技术,是成果4、5、6、7、8、9、10的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动态系统运行安全性评估理论与方法,排名2,证书号:2019-Z-107-2-05-R02;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武器系统现场计量与快速诊断关键技术与装备,排名2,证书号:2010-J-24201-2-05-R02;2025年,军事科技进步一等奖,装备智能健康管理技术及应用,排名1,证书号:2024071010030001-1。 - 姓名:冯志超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2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融合多源不确定不可靠信息的惯导系统故障诊断与性能评估技术,是第4、9代表性成果的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军事科技进步一等奖,装备智能健康管理技术及应用,排名5,证书号:2024071010030001-5。 - 姓名:李灿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 1 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无依托条件下惯导系统信息动态高精度采集技术,是第2、3代表性成果的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孔祥玉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1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完成了无依托条件下惯导系统信息动态高精度采集技术,提出了无依托条件下惯导系统信息特征提取方法,是第6项代表性成果的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军事科技进步一等奖,装备智能健康管理技术及应用,排名4,证书号:2024071010030001-4;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异构信息融合的非线性动态系统估计技术及应用,排名第8,证书号:2011-J-220-2-03-R08。
- 姓名:沈强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 3 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完成了预测结果随动的惯导系统全时域信息融合性能提升方法,是第2、3个代表性成果的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度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名称为复杂动态影响下再入机动飞行器全包线主动鲁棒控制技术及应用,排名为3,证书编号为2022-J-ZY-013-2-R03。 - 姓名:廉正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2 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开发了融合多源不确定不可靠信息证据推理的故障诊断方法,是第10项代表性成果的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王庭军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 1 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完成了无依托条件下惯导系统误差系数迭代标定技术与推广应用,是第1项代表性成果的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2020年度第十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排名为1,证书无编号。 - 姓名:乔相伟
排名:9 行政职务:室主任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 1 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开发了无依托条件下惯导系统信息动态高精度采集技术及设备,是第1项代表性成果的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单位贡献: 承担项目的主体研究内容,突破了“无依托条件下惯导系统动态高精度信息采集、融合多源不确定不可靠信息的惯导系统故障诊断与性能评估、全时域性能评估预测信息融合的惯导系统性能提升”等关键技术,研制了融合全时域信息的飞行器惯导系统性能提升系统,解决了低成本低精度惯导系统实现高可靠高精度导航的问题,实现了预测信息随动的惯导系统全时域信息融合与性能有效提升,为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空天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1)考虑长周期历史数据的惯导系统滑动时间窗温度误差动态补偿技术;(2)提出了融合多源不确定不可靠信息证据推理的故障诊断方法;(3)发明了梯度导向可解释参数更新置信规则库的性能评估技术;(4)提出了惯导系统误差非线性随机系数回归建模与实时预测方法;(5)发明了预测结果随动的惯导系统全时域信息融合性能提升技术。在成果应用推广方面,组织和参与了项目的立项论证、技术方案评审和合同签订等工作,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保密管理规定,对项目推广进行全流程全方位监督管理,保证了项目按照进度质量要求顺利开展。
- 单位名称: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
单位贡献: 承担了项目的部分研究内容,对创新点1“无依托条件下惯导系统误差系数迭代标定技术”及项目整体成果应用推广具有重大贡献。提供了惯导系统信息采集所需要的实验室环境和设备,投入了相当的研发人员开展相关实验、调试和测试,确保项目按进度高质量开展。本成果研究的“融合全时域信息的飞行器惯导系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在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的液浮陀螺惯性平台、光纤陀螺惯导等多型号惯导系统中进行了推广应用。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