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机械组
项目名称:高安全主货舱门全电旋转作动系统
提名单位: 中共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满足各项技术指标,是保障货运飞机主货舱门可靠开闭的关键系统,突破了集成一体的全电驱动同轴旋转作动等关键技术,保障了货运飞机的安全性、可维护性和经济性。 采用了国内电机、轴承等元器件,推动了国内基础技术的进步,为全球首类作动构型,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且各类技术已应用于AG600飞机、W5000白鲸飞机并正在向C929下货舱门和CXF主货舱门上进行推广。 该项目是以我单位为主进行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果,不存在成果权属争议或侵犯他人(单位)知识产权的情况,本项目提名材料属实,无异议,主要完成单位、完成人名单及排序已协商一致,无异议。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刘易平
    排名:1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度和技术方案负责,对本项目创新点1“全电自动化旋转构型研究”中全电架构,自动化操作逻辑的实现中提出了全新的方案,并为方案的实现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 姓名:刘冬平
    排名:2
    行政职务:型号副总师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系统技术负责人,从项目竞标到项目取证负责技术问题把关。对创新点4“力矩无返回机构,结合导引槽机构解决增压载荷自适应问题,保证提升线系产品在舱门停放或者飞行时不承载,提高系统的耐久性的研究”中,对于无返回机构的整体设计,间隙调节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权衡,对方案的实现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3. 姓名:张晨
    排名:3
    行政职务:专业副总师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系统主管,负责与主机和部件对接,开展方案设计和技术验证。对创新点4“力矩无返回机构,结合导引槽机构解决增压载荷自适应问题,保证提升线系产品在舱门停放或者飞行时不承载,提高系统的耐久性研究”中,对传动线系上无返回机构的自适应性间隙设计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4. 姓名:史育娟
    排名:4
    行政职务:二级高级师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控制器主管,负责电路搭建、控制逻辑和三电机驱动技术等控制方案实现。对创新点3“硬件和逻辑互锁设计,实现了高安全高精准高可靠下的自动化控制研究”中电动操作逻辑的设计和控制器的实现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5. 姓名:尹飞行
    排名:5
    行政职务:技术专家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动器技术专家,对产品技术问题把关。对本项目创新点2“远超A类设备的高安全性,确保飞机飞行及地勤操作安全性研究”中作动器齿轮传动线系的设计和技术问题进行把控,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等级,为方案实现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6. 姓名:史培
    排名:6
    行政职务:主任师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动器技术把关、方案把关及技术质量问题处理等。对本项目创新点2“远超A类设备的高安全性,确保飞机飞行及地勤操作安全性研究”中作动器的安全性、可靠性设计进行了方案把控,对对系统最终满足安全性要求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7. 姓名:郑维娟
    排名:7
    行政职务:一级主任师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仿真工程师,对系统载荷进行仿真分析和机电仿真工作。对本项目创新点1“全电自动化旋转构型研究”中进行了机构动力学仿真和机电联合仿真,验证了全电操作的性能可行性,对方案实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一种操作舱门的方法及装置专利第一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该项目是保障货运飞机主货舱门可靠开闭的关键系统,突破了集成一体的全电驱动同轴旋转作动等关键技术,保障了货运飞机的安全性、可维护性和经济性。在以下几点做出创新: 1、首次提出了主货舱门集成一体的全电驱动同轴旋转作动的构型,发明了一种操作舱门的方法及装置、一种定功率流向自动离合装置,解决了控制架构和机构一体的难题,功重比高,操作便利,提升了货运飞机的可维护性和经济性。 2. 提出了机械、硬件、逻辑多重互锁设计方案,大幅降低了空中无指令作动、地面误操作的故障几率,使飞行阶段提升作动器意外作动概率小于1E-9/FH,飞行阶段闩作动器和锁作动器同时非指令性作动概率小于1E-9/FH,有效保证了飞机的安全性。 3. 提出了力矩无返回机构,发明了一种无返回离合装置,突破了引导槽机构和减速器结构匹配优化等关键技术,解决了舱门任意位置把持和增压载荷自适应的难题,提高了系统的耐久性。 申请了多项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提升了产品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本项目中提升作动技术已应用于AG600飞机上,目前正在适航取证过程中。项目中无返回技术已应用于某飞机武器提升装置及W5000白鲸飞机上。项目正在向C929下货舱门和CXF主货舱门上进行推广,目前处于联合设计阶段。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