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机械组 | | 项目名称: | 太行发动机燃烧室机匣深度修理技术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航空学会 |
| 提名等级: | 三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太行发动机燃烧室机匣深度修理技术》项目针对太行发动机燃烧室机匣长期在高温、高压、高速环境下工作时产生的蜂窝芯格堵塞、安装边磨损、导流环拐角处裂纹和孔探仪座基体应力裂纹等严重影响发动机飞行安全的故障问题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研究。项目制定了太行发动机大修主燃烧室变形磨损标准,发明了导流环裂纹的修理方法,提出了使用电火花疏通蜂窝芯格堵塞的方法和燃烧室机匣孔探仪座裂纹的无变形局部修理方法。研究成果已成功在太行系列发动机燃烧室机匣大修排故上得到了工程化应用,对修复返厂后的燃烧室机匣内套和带扩压器的机匣外套上产生的应力裂纹、蜂窝磨损等故障缺陷有显著的效果,对保障部队装备的完好率以及外厂作战训练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公开发表科技论文2 篇,修理标准2项,修理规范2份。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赵昌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从项目开始至今,全程参与了太行发动机燃烧室机匣的修理技术的研究工作,收集故障信息,制定修理方案,负责方案的实施。参与编制了《机匣类零件表面目视检查要求》标准,承担带扩压器燃烧室机匣外套的主管工艺师。提出了使用局部更换带扩压器的燃烧室外套孔探仪座裂纹的方法,解决了修理孔探仪座裂纹时零件的变形问题。对应创新点1,4。
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材料:标准:《机匣类零件表面目视检查要求》。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王元祥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从项目开始至今,全程参与了太行发动机燃烧室机匣的修理技术的研究工作,收集故障信息,制定修理方案,负责方案的实施。担任机匣内套的主管工艺师。发明了机匣内套导流环裂纹的修理方法和机匣内套流道宽度的加工方法,实现了机匣内套更换局部零件的修理技术,解决了机匣内套因导流环裂纹无法使用而造成机匣内套报废的问题。对应创新点1,2。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材料:专利《一种保证机匣内套流道宽度的加工方法》;
专利《一种保证机匣内套流道宽度的加工方法》,规范《机匣内套大修规范》。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柴昕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从项目开始至今,全程参与了太行发动机燃烧室机匣的修理技术的研究工作,收集故障信息,制定修理方案,开展了修理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分析。审定了标准《发动机大修主燃烧室变形磨损标准和修理方法》,参与了太行发动机修理技术的长试验证工作,为太行发动机修理技术的可行性验证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应创新点1,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材料: 标准:发动机大修主燃变形磨损标准和修理方法(试行)。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祁圣英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空军装备部驻西安地区军事代表局驻西安地区第二军事代表室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提出了使用豪克能加工技术提高机匣内套更换导流环时的焊缝区域表面质量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机匣内套切除导流环后机匣壁面的表面质量,解决了因机匣壁面粗糙度差造成钎料铺展不充分影响钎焊缝合格率的问题,对应创新点2。
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材料:论文《豪克能技术在焊接构件上的试验研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孟涛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海军装备部驻西安地区军事代表局驻西安地区第五军代表室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制定了一种机匣内套蜂窝环芯格钎料堵塞和损伤的修理方法,提出了通过在六轴数控电火花小孔机床上加装一套带固定偏转角度的异形结构导向器和蜂窝芯格观察成像集成系统,实现了在六轴数控电火花小孔机上快速识别堵塞蜂窝芯格及精确定位功能,提高了修理堵塞蜂窝芯格的效率和质量,解决了使用便携式打孔设备疏通蜂窝芯格时定位不准确、孔壁易击伤及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对应创新点3。
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材料:《参与研制人员名单》。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李强
排名:6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了一种燃烧室机匣孔探仪座裂纹的修理方法。通过设计一种螺纹连接加氩弧焊点焊固定的分体式孔探仪座结构,解决了太行发动机燃烧室机匣上裂纹孔探仪座整体更换时出现焊接变形和焊后热处理变形的问题,实现了燃烧室机匣裂纹孔探仪座无变形的局部更换。对应创新点4。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材料:研制人员名单。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何宇航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从项目开始至今,全程参与了太行发动机燃烧室机匣的修理技术的研究工作,收集故障信息,制定修理方案,负责方案的实施。发明了一种基于变形控制的机匣内套导流环裂纹修理方法,解决了机匣内套更换导流环时,因重复焊接造成原钎焊缝二次重熔的问题。对应创新点2。
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材料:专利《一种高温真空钎焊时增加环形零件进炉量的组合装置》,专利《一种发动机机匣内套导流环裂纹的修理方法》;论文《某机机匣内套真空钎焊工艺研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针对太行发动机燃烧室机匣修理过程中的故障现象,建立了一套燃烧室机匣检查及修理的型号标准及修理规程,确定了燃烧室机匣的最多焊接次数。在满足发动机后续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解决了燃烧室机匣修理技术成熟度低、修理周期长、换件成本高的难题;
针对机匣内套返厂时出现的导流环裂纹问题,创新了一种基于变形控制的机匣内套导流环裂纹修理方法。通过使用砂带随型磨削技术解决了修理件去除导流环时机匣壁厚局部减薄的问题;通过设计锥形压环、增加定位焊接点数解决了修理件导流环装配焊接间隙大的问题。
针对机匣内套蜂窝环的磨损问题及晶格堵塞问题,创新了一种机匣内套蜂窝环芯格钎料堵塞和损伤的修理方法。通过在六轴数控电火花小孔机床上加装一套带固定偏转角度的异形结构导向器和蜂窝芯格观察成像集成系统,实现了在六轴数控电火花小孔机上快速识别堵塞蜂窝芯格及精确定位功能,提高了修理堵塞蜂窝芯格的效率和质量,解决了使用便携式打孔设备疏通蜂窝芯格时定位不准确、孔壁易击伤及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组织公司科技人员参与项目研制过程中的问题的分析,措施的制定,并完成了燃烧室机匣修理工艺规范的编制,同时为项目提供了充足的经费和设备支持,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后续的推广和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项目在公司已实现工程化应用生产,整体水平经专家鉴定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