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机械组
项目名称:高焓风洞液氧酒精空气燃烧型来流模拟技术
提名单位: 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针对吸气式发动机高焓风洞试验需求,研究了高焓风洞液氧酒精空气燃烧型来流模拟技术,解决了高温、高压、强振动、高频次重复使用条件下空气加热器氧化剂与燃料隔离失效难题。提出了预载式空气系统启动方法和加热器启动、关机时序制定方法,实现了加热器迅速启动、即时点火、平稳关机。提出了环腔隔离式加热器头部整体加工方案,显著降低了单台加热器制造成本。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应用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的军事和社会效益。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麻军德
    排名:1
    行政职务:指导员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研制期间,全面负责所有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对关键技术路线、技术验证、迭代计算、模型优化及调试热试做出了突出贡献,编制了项目总体方案论证、实施方案等工作。对该项目第1、2、3条创新点作出了贡献。所有发明、国防专利均为第一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三届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获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航天科技集团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获院、所科技进步奖8项;获航天六院研发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2. 姓名:张洪春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研制期间,主要开展燃烧室仿真计算、传热计算及数据分析等工作,对技术创新点1、2作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3. 姓名:安成琳
    排名:3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研制期间,主要开展方案组织评审,推进协调各项工作,对关键技术3作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4. 姓名:王岳
    排名:4
    行政职务:主任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研制期间,主要开展试验方案审查与推进、现场协调等工作,对关键技术2作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国防科工局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等。
  5. 姓名:于广雷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研制期间,主要开展试验相关计算程序编制,热力计算等工作,对关键技术2作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6. 姓名:沈继彬
    排名:6
    行政职务:主任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研制期间,主要开展试验工艺方案审查等工作,对关键技术2作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7. 姓名:王广涛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技师
    工作单位: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研制期间,主要开展燃烧室身部加工及焊接等工作,对关键技术3作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单位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成立项目设计师系统,组织完成了"高焓风洞液氧酒精空气燃烧型来流模拟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该项目涉及空气动力学、喷雾燃烧学、高温热结构、材料和机械制造等诸多学科,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通过大量攻关工作,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对该项目做出了以下技术创造性贡献: (1)突破了高焓风洞来流系统中环腔隔离式燃烧型加热器设计技术,发明了宽范围变比燃烧型来流模拟加热装置,解决了高温、高压、强振动、高频次重复使用条件下氧化剂与燃料隔离失效难题,实现了3~10倍流量变比范围内可靠工作。 (2)突破了连续变弹道调试技术,提出了预载式空气系统启动方法和加热器启动、关机时序制定方法,解决加热器非稳态工作过程中冲、烧蚀等技术难题,实现了加热器迅速启动、即时点火、关机平稳。 (3)提出了环腔隔离式加热器头部整体加工方法,保证了多次重复使用可靠性,并显著降低了单台加热器制造成本。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