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王旭鹏
排名:1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负责项目整体研究方案的创新构想与实施。对推荐书“本研究的发现点、发明点和创新点”中的(1)、(3)、(4)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建立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单胞参数化模型及设计系统;提出了复合材料构件间接触、摩擦及形态重构方法,完成了复合材料构件间(轴和轴承/轴套)在摩擦影响下的表面形态重构;获得了复合材料在抑制机械系统对机械系统动态输出振荡的抑制规律,将编织复合材料应用在减速器、机电副翼舵机执行等。【旁证材料:1.基金项目2项,FJ13-FJ14;2.论文3项,FJ3、FJ19、FJ21;3.专利2项,FJ24、FJ25;4.奖项3项,FJ16-1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① 2022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执行机构铰间碰撞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排名:1/11】
② 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参数化设计、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排名:1/11】
③ 2019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种导弹弹射装置,【排名:1/1】,2019022F-R01 - 姓名:佟瑞庭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参与项目总体方案制定,对推荐书“本研究的发现点、发明点和创新点”中的(1)、(2)项做出贡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建立三维五向矩形单胞、圆形横向编织单胞、2.5D编织单胞结构参数化模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分析三维五向圆形横向编织纱线运动规律,通过纱线节点位置坐标变换,获得单胞模型中纱线与局部极坐标系之间的角度计算公式,推导三维五向环形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数值预测模型。【旁证材料:1.基金项目2项,FJ11-FJ12;2.论文5项,FJ1、FJ2、FJ19、FJ20、FJ22;3.专利1项,FJ23;4.奖项2项,FJ15、FJ1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① 2022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行星滚柱丝杠传动啮合原理与承载分析方法研究,【排名:4/7】
② 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参数化设计、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排名:3/11】
- 姓名:万琦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与人,负责项目整体研究方案的创新构想与实施。对推荐书“本研究的发现点、发明点和创新点”中的(2)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充分考虑了单胞内径、单胞外径、径向纱线数、轴纱线数、单胞层高、花节长度、填充系数、编织纱横截面积和轴纱横截面积等参数,可定量分析不同编织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将所推导的数值预测模型和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预测模型误差较小,利用本模型可充分研究单胞内径、单胞层高和花节长度等编织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旁证材料:1.论文3项,FJ2、FJ20、FJ22;2.专利1项,FJ23;3.奖项1项,FJ1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① 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参数化设计、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排名:5/11】 - 姓名:张卫亮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与人,负责项目整体研究方案的创新构想与实施。对推荐书“本研究的发现点、发明点和创新点”中的(2)、(3)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推导了三维五向环形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数值预测模型;利用刚度体积平均法得到矩形编织了典型编织角度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根据预测结果给出了编织角对材料拉伸模量和剪切模量的影响规律。此外,考虑了编织复合材料的编织角、纤维束截面形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编织复合材料齿轮的参数化设计方法,采用均质化思想建立了复合材料齿轮模型。【旁证材料:1.论文2项,FJ3、FJ21;2.奖项1项,FJ1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① 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参数化设计、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排名:6/11】 - 姓名:杜永峰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与人,负责项目整体研究方案的创新构想与实施。对推荐书“本研究的发现点、发明点和创新点”中的(3)、(4)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了材料纹理压痕深度、织构形状、织构间距和针尖半径对平均摩擦力和磨合阶段的影响。此外,考虑复合材料屈服强度和初始碰撞速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变恢复系数模型和接触碰撞力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结果对比,研究复合材料对于对机械系统动态输出振荡的抑制规律。【旁证材料:1.基金项目1项,FJ14;2.奖项2项,FJ16-FJ1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① 2022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执行机构铰间碰撞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排名:5/11】
② 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参数化设计、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排名:9/11】 - 姓名:唐欣尧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与人,参与项目总体计划制定,对推荐书“本研究的发现点、发明点和创新点”中的(1)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深入分析纱线运动规律后,结合单胞区域的划分方式,给出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内胞、面胞和角胞三单胞的纱线拓扑模型,以浅交弯联结构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材料内部的纱线轨迹、纱线截面等的变化,将其应用于齿轮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旁证材料:1.基金项目1项,FJ14;1.论文2项,FJ3、FJ21;2.奖项2项,FJ16-FJ1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① 2022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执行机构铰间碰撞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排名:9/11】
② 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参数化设计、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排名:10/11】 - 姓名:陈文会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与人,负责项目整体研究方案的创新构想与实施。对推荐书“本研究的发现点、发明点和创新点”中的(1)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为例,采用二次开发技术和编程语言实现复合材料单胞几何模型的参数化建模,完成了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开发,系统化地构建了编织工艺参数与复合材料结构的联系。【旁证材料:1.基金项目1项,FJ14;2.专利1项,FJ24;3.奖项2项,FJ16-FJ1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① 2022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执行机构铰间碰撞特性分析及应用研究,【排名:10/11】
② 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参数化设计、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排名: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