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杨志勃
排名:1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总体负责人,对创新点1、2、3、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发明了低介入叶端定时测振技术、宽速域动态特征实时追踪技术、动态数字孪生驱动的转子叶片闭环设计等,并主导了相关系统研制工作及相关应用推进。主持了该发明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两机”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授权项目核心发明专利6项【附件1, 2, 25, 26, 2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风电装备变转速监测诊断技术及应用,排3,2015-133;
2.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风电装备变转速稀疏诊断技术,排5,2018-F-308-2-01-R05;
3.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特征驱动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及系列化装备,排5,2020-F-203001-1-R05;
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大容量风电能量转换系统的高性能服役关键技术及应用,排10,2023-J-217-2-02-R10。 - 姓名:乔百杰
排名:2 行政职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2、3、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发明了动态数字孪生驱动的转子叶片闭环设计、宽速域动态特征实时追踪技术,推进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及工程应用。主持了该发明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授权项目核心发明专利7项【附件3, 26, 27, 2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特征驱动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及系列化装备,排4,2020-F-203001-1-R04。 - 姓名:吴淑明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2、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发明了宽速域动态特征实时追踪技术,参与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及应用推进。授权项目核心发明专利3项【附件26, 2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田绍华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1、2、4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了低介入叶端定时测振技术、宽速域动态特征追踪技术的发明,参与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参与了该发明相关“两机”专项。授权项目核心发明专利7项【附件1, 2, 25, 26, 2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乔社宁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3、4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李兵等人共同开展压缩机设计、测试相关工作研究,参与发明了动态数字孪生转子叶片设计及诊断技术,在“国地中心”等合作框架下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参与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及应用推进【附件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36万吨/年高效宽工况硝酸四合一机组研发及应用,排8,2020-1-3-G8;
2. 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能量回收透平耦合汽电同驱高炉鼓风机组节能技术研发及应用(BCRT),排7,R2306010-07。 - 姓名:曹佳辉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1、2、4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发明了低介入叶端定时测振技术、宽速域动态特征实时追踪技术等,推进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及工程应用。授权项目核心发明专利3项【附件1, 2, 2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王亚南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3、4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参与发明了动态数字孪生转子叶片设计及测试技术,参与推进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及工程应用。授权项目核心发明专利1项【附件2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杨来浩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1、4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参与发明了低介入叶端定时测振技术,参与推进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及工程应用。授权项目核心发明专利1项【附件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周亚锋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4做出实质性贡献。与李兵等人共同开展了压缩机相关设计及测试研究,在“国地中心”等合作框架下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参与推进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及工程应用【附件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范毅
排名:10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4做出实质性贡献。在多个联合实验室及“国地中心”框架下与西安交通大学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了多次测试任务,参与推进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及工程应用【附件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中航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航空发动机部件结构振动模态测试优化技术研究,排9,2011445J。 - 姓名:黄明镜
排名:11 行政职务:专业总师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4做出了实质性贡献,深度参与了系统研制及测试工作,推动了系统的工程化应用;是项目任务来源“两机”专项课题5负责人,项目第一完成人杨志勃(“两机”专项课题1负责人)共同完成了本项目相关叶端定时技术的研发与测试,并共同推进了航空发动机叶端定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附件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李兵
排名:12 行政职务:国地中心副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3、4做出了实质性贡献。主持了多个与陕鼓动力压缩机设计相关的横向项目,深度开展了与陕鼓动力在压缩机设计测试方面的研究,参与发明了动态数字孪生转子叶片闭环设计、诊断技术。参与推进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及工程应用【附件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大型回转机械结构裂纹的动态定量诊断技术与应用,排4,2009-F-206-2-03-R04;
2.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风电装备变转速稀疏诊断技术,排4,2018-F-308-2-01-R04。 - 姓名:潘渤
排名:1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3、4做出了实质性贡献。与乔百杰等人合作,共同参与发明了动态数字孪生转子叶片设计及诊断技术,参与推进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及工程应用。授权项目核心发明专利1项【附件2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沈晨
排名:14 行政职务:所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4做出实质性贡献。在多个联合实验室及“国地中心”框架下与西安交通大学团队开展深度合作,与杨志勃、乔百杰、范毅共同推进了多次测试任务,参与推进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及工程应用【附件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中航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发动机首翻寿命和翻修间隔期研究,2014441J-R19。 - 姓名:赵博
排名:1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4做出了实质性贡献。与乔百杰等人合作,参与推进了相关系统的研制工作及工程应用【附件1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缸轴承支撑协调优化、振动控制及工程应用,排7,2024-J-3-143-G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