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材料科学组
项目名称:高性能纳米复合吸能材料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依托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小试、中试试验研究项目,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高性能纳米复合吸能材料的研发,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与推广应用,为新型高性能缓冲吸能材料的研发做出了开创性研究。项目取得的创新成果内容如下: (1)研制了非浸润纳米多孔材料-流体协同作用下的高性能纳米复合吸能材料,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2)完成了纳米复合吸能材料流体高性能封装技术与工艺开发。 (3)完成了纳米复合吸能材料在多个领域的装备开发与推广应用。 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吸能密度可调的材料配方体系,满足不同的吸能场景应用。打通了纳米复合吸能材料工业化制备工艺,并建成了千吨级纳米吸能材料生产线,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稳定性、一致性等重大难题,实现了纳米吸能材料工业化生产加工能力,生产线通过国际ISO体系认证。基于上述成果开发的系列防护装备,深度结合各领域安全防护核心需求,已在煤矿、道路交通、化工、电力、钢铁等多个高危及重点行业实现广泛应用。项目成果的落地显著提升了应用单位的生产安全防护与管理水平,为人员作业安全及财产安全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累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认真审核,我单位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填写符合要求,并已公示完毕,无异议。 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李茂庆
    排名:1
    行政职务:纳米材料事业部经理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成果1、2、3的主要贡献者;主持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支撑材料:专利-必备附件1-1、必备附件1-2、必备附件1-3、其他附件2-1-1、其他附件2-1-2、其他附件2-1-3、其他附件2-1-4;团体标准-《井下巷道失速防护设施碰撞性能试验技术规范》(其他附件2-1-6)、《井下巷道纳米吸能阻车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其他附件2-1-7);论文-《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UHMWPE fabrics/EAMS hybrid panel》(其他附件2-1-5)等。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5年陕西省科技厅“纳米功能材料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 2.2023年陕西省委组织部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全省一流团队带头人; 3.2023年陕西省化工学会陕西石化青年突出贡献奖; 4.2023年陕西石化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1。
  2. 姓名:马啸
    排名:2
    行政职务:纳米材料事业部副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成果2,3的主要贡献者;参与高性能纳米复合吸能材料封装工艺研发,负责煤矿斜井无轨胶轮车失速防护装置、桥墩防护装置、劳动防护等多款产品的开发。支撑材料:专利-必备附件1-1、必备附件1-3、其他附件2-1-2、其他附件2-1-3、其他附件2-1-4;团体标准-《井下巷道纳米吸能安全防撞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其他附件2-1-6)等。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2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 一等奖,名称“纳米吸能防护材料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排名6; 2.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名称“基于高性能纳米吸能材料的无轨胶轮车行车安全防护技术研发及应用“,排名8 ; 3.2023陕西石化科技奖一等奖,名称“纳米吸能防护材料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排名6。
  3. 姓名:刘致远
    排名:3
    行政职务:纳米材料事业部副经理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成果2,3的主要贡献者;参与方案的制定工作,负责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支撑材料:专利-必备附件1-1、必备附件1-3、其他附件2-1-2、其他附件2-1-3、其他附件2-1-4;标准-《井下巷道失速防护设施碰撞性能试验技术规范》(其他附件2-1-6)、《井下巷道纳米吸能阻车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其他附件2-1-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2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 一等奖,名称“纳米吸能防护材料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排名3; 2.2023陕西石化科技奖一等奖,名称“纳米吸能防护材料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排名4; 3.2023年陕西省煤炭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名称“纳米吸能材料在煤矿中的技术应用“,排名4 4.2024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 二等奖,“高性能纳米复合吸能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排名5。
  4. 姓名:李超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成果2、3的主要贡献者;参与项目相关课题前期论证、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负责协调各类技术和推广应用。支撑材料:专利-《基于纳米吸能材料的防护结构》(其他附件2-1-3);团体标准-《井下巷道纳米吸能安全防撞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其他附件2-1-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1年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名称“西部生态脆弱区浅埋煤层保水充填开采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排名5; 2.2022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名称“纳米吸能防护材料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排名8; 3.2023年陕西省煤炭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名称“纳米吸能材料在煤矿中的技术应用”,排名7。
  5. 姓名:高一可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成果2、3的主要贡献者;参与项目相关课题前期论证、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负责协调各类技术和推广应用。主要成果:专利-《基于纳米吸能材料的防护结构》(其他附件2-1-3)等;团体标准-《井下巷道失速防护设施碰撞性能试验技术规范》(附件2-1-6)、《井下巷道纳米吸能阻车装置通用技术条件》(附件2-2-7)等。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2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 一等奖,名称“纳米吸能防护材料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纳米吸能防护材料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排名9; 2.2023年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项目一等奖,名称”高性能纳米吸能个人安全防护装备“,排名3。 3.2023年陕西省煤炭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名称“纳米吸能材料在煤矿中的技术应用”,排名7。
  6. 姓名:党文龙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成果1,3的主要贡献者;参与项目产品开发方案的制定、智能防护系统开发。支撑材料:专利-必备附件1-1、必备材料1-2、必备材料1-3、其他附件2-1-1、其他附件2-1-3;团体标准-《井下巷道纳米吸能行车缓冲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其他附件2-1-6)等。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2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名称“纳米吸能防护材料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排名4; 2.2023陕西石化科技奖一等奖,名称“纳米吸能防护材料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排名3; 3.2023年陕西省煤炭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名称“纳米吸能材料在煤矿中的技术应用”,排名3; 4.2023年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创业全省一流团队。
  7. 姓名:史雅娜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成果2、3的主要贡献者;主持负责吸能流体材料封装和新产品开发。支撑材料:专利-必备附件1-1、必备附件1-3、其他附件2-1-2、其他附件2-1-3、其他附件2-1-4;团体标准-《井下巷道失速防护设施碰撞性能试验技术规范》(其他附件2-1-6)等。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2年度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名称:纳米吸能防护材料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排名7; 2.2023年陕西石化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名称:纳米吸能防护材料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排名7; 3.2023年陕西省三新三小创新项目一等奖,名称:高性能纳米吸能个人安全防护装备,排名2。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贡献:1.负责项目相关课题的前期论证、技术方案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制定等工作; 2.负责完成高性能纳米复合吸能材料从基础研究阶段的技术探索,到小试开发与工艺优化、中试验证与风险评估,再到工业化生产流程搭建与落地的全链条研发与转化全流程工作。完成了先进封装技术开发,实现了高性能纳米复合吸能材料模块化应用。 3.负责高性能纳米复合吸能材料市场化应用推广,完成了纳米复合吸能材料结构匹配设计,构建了防护装备仿真模型,发明了多款纳米复合吸能材料安全防护装备。 4.对创新成果1、2、3有重要贡献。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