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材料科学组 | | 项目名称: | 氧化铁矿的绿色选冶及其过程固废高附加值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该项目聚焦氧化铁矿的选矿、冶炼及其过程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历经十余年持续攻关,突破了难选氧化性铁矿回收率低的问题,研发了集破碎—筛分一焙烧—分选整套氧化铁矿绿色选冶关键技术和高能效装备;研制了新型磁化焙烧装备,提高了铁矿石磁化处理量及强磁性相转化率;开发了高炉延寿及高炉渣余热回收关键技术,优化设计了高炉主铁沟结构和高炉渣余热回收装置构型,形成了降碳与节材的创新炼铁模式;开发了选矿及炼铁固废用于研制石塑板材和保温材料等系列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实现了变废为宝及高值化利用。授权专利14项,制订国家标准2项、企业标准1项。成果经专家组评价一致认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尾矿高附加值利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在相关企业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对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实现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经我单位审查,项目提名书符合书写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条件。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艾桃桃
排名:1 行政职务:副校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项目总负责人,统筹项目规划及技术实施;2. 负责氧化铁矿绿色选冶关键技术和高能效装备研制;3. 参与高炉延寿及高炉渣余热回收关键技术;4. 负责选矿及炼铁固废高价值利用及产品市场推广。是创新点一、三、四的主要贡献者。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附件编号:1-1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2-3-1、2-3-2、2-3-3、2-3-4、2-3-5、2-3-6、2-4-3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2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2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2025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姓名:董洪峰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负责氧化铁尾矿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2. 参与氧化铁矿磁化焙烧设备研制;3. 参与高炉渣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4. 参与选矿及炼铁固废高价值利用及产品市场推广。是创新点二、四的主要贡献者。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附件编号:1-3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2-3-1、2-3-2、2-3-3、2-3-4、2-3-5、2-3-6、2-4-3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22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3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4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姓名:杨青明
排名:3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陕西大山机械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负责氧化铁矿分选技术研发与应用;2. 参与高炉渣余热回收技术研发与应用;3. 参与氧化铁分选技术利用及产品市场推广。是创新点一、二的主要贡献者。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附件编号:1-2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2-3-1、2-3-2、2-3-3、2-3-4、2-3-5、2-3-6、2-4-4、2-4-5、2-4-6、2-4-7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袁新强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负责氧化铁尾矿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2. 参与高炉渣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3. 参与选矿及炼铁固废高价值利用及产品市场推广。是创新点四的主要贡献者。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附件编号:1-1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2-3-1、2-3-2、2-3-3、2-3-4、2-3-5、2-3-6、2-4-1、2-5-1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2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2024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姓名:惠宏智
排名:5 行政职务:副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负责高炉渣余热回收技术研发与应用;2. 参与高炉渣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3. 参与高炉渣高附加值利用及产品市场推广。是创新点三的主要贡献者。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附件编号:2-3-1、2-3-2、2-3-3、2-3-4、2-3-5、2-3-6、2-4-2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卫学玲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参与氧化铁尾矿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2. 参与高炉渣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是创新点四的主要参与者。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附件编号:1-1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2-3-1、2-3-2、2-3-3、2-3-4、2-3-5、2-3-6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姓名:陈永刚
排名:7 行政职务:部长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陕西大山机械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 参与氧化铁矿分选技术研发与应用;2. 参与氧化铁尾矿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是创新点一、二的主要参与者。支持本人贡献成立的证明附件编号:1-2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2-3-1、2-3-2、2-3-3、2-3-4、2-3-5、2-3-6、2-4-6、2-4-7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陕西理工大学
单位贡献:作为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主要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予以项目全面支持、管理和监督等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全面的支持,保障项目的良好运行。项目组所在二级学院也在人员、工作安排、研究条件、实验设备、分析检测、场地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确保项目按规划顺利完成。依托单位聚焦氧化铁矿的选矿、冶炼及其过程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历经十余年持续攻关,突破了难选氧化性铁矿回收率低的问题,研发了集破碎—筛分一焙烧—分选整套氧化铁矿绿色选冶关键技术和高能效装备;研制了新型磁化焙烧装备,提高了铁矿石磁化处理量及强磁性相转化率;开发了高炉延寿及高炉渣余热回收关键技术,优化设计了高炉主铁沟结构和高炉渣余热回收装置构型,形成了降碳与节材的创新炼铁模式;开发了选矿及炼铁固废用于研制石塑板材和保温材料等系列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实现了变废为宝及高值化利用。
- 单位名称:陕西大山机械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并主要负责生产设备选型和生产线建设,市场化产品的生产和管理运行,同时负责项目的产品质量管理控制和生产过程全面监督等工作。在项目的实施研究过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尤其在产品的创新设计、成型过程、优化改进、市场推广以及施工安装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推进氧化铁矿选矿研究及产业化。
- 单位名称: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贡献: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负责项目的研发、标准体系构建、过程管理监督等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在项目研发过程,在团队人员、工作安排、研究条件、实验设备、分析检测、场地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对项目立项、运行提供政策支持,与项目主持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炼铁技术、高炉装备及冶金产业优势,将工程基础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推进高炉渣余热高效回收利用研究及产业化;为项目提供产业化研究与应用平台,并利用其行业优势,促进产品的快速推广。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