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工程建设组
项目名称:高水位黄土地层大断面箱涵下穿多股道运营铁路建造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更新是发展中国特色城市的重要抓手,打通城市“断头路”是城市更新的关键部分。本项目针对城市高水位黄土地层中大断面箱涵下穿多股道运营铁路的关键技术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1)揭示了降水-回灌对饱和软黄土工程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考虑孔隙变形的饱和软黄土渗透系数预测模型,提出了高水位黄土地层深基坑降水控沉方法。 (2)构建了高水位黄土地层中多股道运营铁路复合架空体系,研发了工字梁、轨枕换铺吊装机具等施工配套装备,解决了饱和软黄土地层多股道运营铁路架空施工变形控制难题。 (3)发明了大断面箱涵顶进装置,研发了大断面箱涵长距离下穿运营铁路的“顶进+现浇”综合施工技术,解决了大断面箱涵长距离下穿多股道运营铁路施工难题。 项目获得授权专利33件(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22件);获批省级施工工法4项;发表论文23篇(SCI/EI论文13篇、核心论文4篇);主编陕西省地方标准1部、参编2部。 本项目面向黄土城市更新的重大需求,破解了高水位黄土地层中大断面箱涵下穿多股道运营铁路的关键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可服务于陕西乃至西部黄土城市下穿工程,对城市更新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经审查,该成果申报材料齐全,人员排序无异议,符合申报要求。 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张玉伟
    排名:1
    行政职务:基础设施智能建造研究院副院长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总体负责人,主持研究了降水-回灌对饱和软黄土工程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考虑孔隙变形的饱和软黄土渗透系数预测模型,提出了高水位黄土地层深基坑降水控沉方法;参与研究了高水位黄土地层中多股道运营铁路复合架空体系、发明了大断面箱涵顶进装置。对创新点1、2、3均有重要贡献。(必备附件1.1、1.2、1.3;其他附件2.1、2.2、2.5、2.6、2.7、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1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2020年,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 姓名:王剑
    排名:2
    行政职务:项目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构建了高水位黄土地层中多股道运营铁路复合架空体系,研发了新型便梁、工字梁、轨枕换铺吊装机具等施工配套装备,提出了高水位黄土地层深基坑降水控沉方法,提出了大断面箱涵长距离下穿运营铁路的“顶进+现浇”综合施工技术。对创新点2、3有重要贡献。(必备附件1.1、1.2、1.3;其他附件2.1、2.6、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1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2023年,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3. 姓名:王耀文
    排名:3
    行政职务:项目经理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参与人,参与研发了新型便梁、工字梁、轨枕换铺吊装机具等施工配套装备,参与提出了大断面箱涵长距离下穿运营铁路的“顶进+现浇”综合施工技术。对创新点2、3有贡献。(必备附件1.2;其他附件2.1、2.6、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1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2、2023年,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4. 姓名:张峰
    排名:4
    行政职务:项目工程部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参与人,参与构建了高水位黄土地层中多股道运营铁路复合架空体系,参与提出了大断面箱涵长距离下穿运营铁路的“顶进+现浇”综合施工技术。对创新点2、3有贡献。(必备附件1.1、1.2;其他附件2.1、2.6、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1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2023年,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5. 姓名:张川军
    排名:5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参与人,主持提出了大断面箱涵整体受力测试方法,优化了箱涵减阻方案。对创新点3有重要贡献。(其他附件2.1、2.6、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6. 姓名:吴圣夺
    排名:6
    行政职务:业务经理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参与人,负责项目管理,参与研发了新型便梁、工字梁、轨枕换铺吊装机具等施工配套装备。对创新点2有贡献,同时推动了项目的推广应用工作。(其他附件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周海军
    排名:7
    行政职务:部门经理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参与人,参与提出了大断面箱涵长距离下穿运营铁路的“顶进+现浇”综合施工技术。对创新点3有贡献,同时推动了项目的推广应用工作。(其他附件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1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2、2023年,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六。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项目的牵头研究单位,主持研究了降水-回灌对饱和软黄土工程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考虑孔隙变形的饱和软黄土渗透系数预测模型,提出了高水位黄土地层深基坑降水控沉方法;参与研究了高水位黄土地层中多股道运营铁路复合架空体系、发明了大断面箱涵顶进装置。对创新点1、2、3均有重要贡献。(必备附件1.1、1.2、1.3;其他附件2.1、2.2、2.5、2.6、2.7、2.9)

  2. 单位名称: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是项目的技术负责单位,主持构建了高水位黄土地层中多股道运营铁路复合架空体系,研发了新型便梁、工字梁、轨枕换铺吊装机具等施工配套装备,提出了高水位黄土地层深基坑降水控沉方法,提出了大断面箱涵长距离下穿运营铁路的“顶进+现浇”综合施工技术。对创新点2、3有重要贡献。对项目的主要应用和推广应用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必备附件1.1、1.2、1.3;其他附件2.1、2.6、2.9)

  3. 单位名称: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是项目下达与管理单位,参与研发了新型便梁、工字梁、轨枕换铺吊装机具等施工配套装备,提出了高水位黄土地层深基坑降水控沉方法,提出了大断面箱涵长距离下穿运营铁路的“顶进+现浇”综合施工技术。对创新点2、3有贡献。对项目的推广应用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必备附件1.1、1.2、1.3;其他附件2.1、2.6、2.9)

  4. 单位名称: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是项目的技术参与单位,主持提出了大断面箱涵整体受力测试方法,优化了箱涵减阻方案。对创新点3有重要贡献。对项目的推广应用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他附件2.1、2.6、2.9)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