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工程建设组 | | 项目名称: | 发电厂冷却系统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 提名单位: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 提名等级: | 三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本课题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计划及企业重点项目,针对火(核)电站冷却系统超大冷却塔结构体系和直接空冷平台结构体系展开了创新性研究,主要创新成果有:⑴研发了冷却塔钢管混凝土斜支柱新型结构体系,提出了冷却塔钢管混凝土斜支柱的设计方法;⑵基于大型冷却塔环境激励响应现场测试、模态及阻尼参数识别,提出了大型冷却塔结构阻尼特性及稳定可靠性分析方法;⑶研发了钢斜撑直接空冷新型结构体系,揭示了其强震灾变机理,建立了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和抗震设计方法;⑷建立了直接空冷结构疲劳载荷谱和空冷风机桥架高强螺栓连接微动疲劳寿命模型,提出了风机桥架微动疲劳损伤分析及寿命预测方法。
研究成果已被《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规程》(DL∕T 5022-2023)和《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设计导则》(Q∕DG 1-S012-2024)等采用,并列入中国能建2023年第一批新技术推广目录。成果已应用于30余个大型发电厂工程,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推荐材料及完成人资格,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填写要求。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侯宪安
排名:1 行政职务:主任工程师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第1、2项科技创新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钢管混凝土基础理论研究及试验;冷却塔钢管混凝土X支柱理论研究、数模分析及物模实验;冷却塔钢管混凝土双交叉斜支柱理论研究及数模分析、钢管混凝土斜支柱施工期分析、冷却塔阻尼特性研究及稳定可靠性研究等。负责项目总体规划、制定研究目标、方法及原则、工作大纲的制定及审定、专利申请等。
旁证材料:必备附件1.1、1.3、3.2项;其他附件2.1~2.2、2.6、2.14、2.15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0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火力发电厂间接空冷系统设计技术及工程应用,排名10, (2020-J-2-49-G10)
2021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安全与韧性研究及应用,排名9, (2021-J-7-2-R09)
2022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超大型冷却塔结构抗风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应用,排名4,(2022-2-63-R4) - 姓名:徐亚洲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第2、3、4项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建立了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的冷却塔稳定可靠性分析方法、完成了斜撑直接空冷结构拟动力试验与数值 模拟分析、建立了直接空冷结构疲劳载荷谱和微动疲劳寿命分析方法。负责项目总体规划、制定研究目标、方法及原则、工作大纲的制定及研究报告的审定等。
旁证材料:必备附件1.2、3.3、3.4项;其他附件2.4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2-J-224566-1),排名第六;
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4-1-271),排名第四;
教育部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2等奖(2012-288),排名第六。 - 姓名:查晓雄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第1、2项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钢管混凝土基础理论研究及试验;冷却塔钢管混凝土 X支柱理论研究、数模分析及物模实验;冷却塔钢管混凝土双交叉斜支柱理论研究、数模分析;编写《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专利申请等。
旁证材料:必备附件1.3、3.2项;其他附件2.2、2.5、2.13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混凝土结构耐火关键技术及应用、排名第5、2014-J-22102-2-01-R05
201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复杂作用下多种组合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与建造技术、排名第2、2017J-241-1-038-025-R02 - 姓名:姚友成
排名:4 行政职务:主任工程师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第1、2项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钢管混凝土基础理论研究及试验;冷却塔钢管混凝土X支柱理论研究、数模分析及物模实验;冷却塔钢管混凝土双交叉斜支柱理论研究及数模分析、钢管混凝土斜支柱施工期分析、冷却塔阻尼特性研究及稳定可靠性研究等。参与了项目总体规划、制定研究目标、方法及原则、工作大纲的制定及审定、专利申请等。
旁证材料:必备附件1.1、3.2项;其他附件2.1~2.3、2.14、2.15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8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火(核)电特大型冷却塔综合技术深化研究及应用,排名1,(2018-J-2-35-G01)
2017 电力工程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1000MW火电机组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塔系统设计技术研究,排名14,(J-2017-1-X04-G14)
2012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超大型冷却塔整合设计研究,排名2,(2012-2-29-G02)
2006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大型冷却塔抗震时程分析,排名2,(2006-3-77-G02) - 姓名:梁娅莉
排名:5 行政职务:主任工程师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了第1、2项科技创新,包括:本项目钢管混凝土斜支柱冷却塔及加环冷却塔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和结构方案的制定工作;参与外委研究技术条件书的撰写和研究报告的审核工作;组织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和推广工作,与课题组 一起申请专利。
旁证材料:必备附件1.1、3.2项;其他附件2.1、2.14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超大型冷却塔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排名3 , (2024-J-3-132- G03) ;
2018 中国能建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火(核)电厂特大型冷却塔综合技术深化研究及应用,排名15 , (2018-J-1-1- R15) 。 - 姓名:吕兰
排名:6 行政职务:设计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了第1项科技创新,包括:参与制定钢管混凝土斜支柱冷却塔技术路线及技术方案,参与项目研究,参与研究报告审核;组织研 究成果工程应用和推广等。获得实用新型专利《ZL202323060145.4 -一种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授权,发表论文《新型钢管混凝 土X支柱在空冷塔工程中的设计应用》。
旁证材料:必备附件3.2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度榆能杨伙盘煤电一体化电厂项目电力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排名第4);
2023 大型火力发电工程空冷塔钢管混凝土X形斜支柱关键施工技术及应用,
2023年度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7;个人证书:23-2-1);
2024 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超大型冷却塔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排名6 , (2024-J-3-132- G06) 。 - 姓名:程政
排名:7 行政职务:副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了第1项科技创新,包括:参与本项目钢管混凝土V支柱冷却塔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和结构方案的制定工作 ;参与外委研究技术条件书的撰写和研究报告的审核工作;组织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和推广工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
旁证材料:必备附件3.2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百万机组空预器密封回收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被评为2018年度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厂用电系统接线方案和运行方式创新应用》被评为2018年度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大跨度钢管桁架空间结构在火电厂的应用研究》被评为2018年度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是创新课题的研究组织单位和研究单位,同时也是本课题工程应用的设计单位,在本课题的立项、研发、设计、实施、推广各个环节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满足大容量火(核)电机组建设对提高工程质量及安全性、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的迫切需要,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计划及企业重点项目,针对超大冷却塔结构体系和直接空冷平台结构体系展开了创新性研究,成果有:
⑴研发了冷却塔钢管混凝土斜支柱新型结构体系,提出了冷却塔钢管混凝土斜支柱的设计方法;
⑵基于大型冷却塔环境激励响应现场测试、模态及阻尼参数识别,提出了大型冷却塔结构阻尼特性及稳定可靠性分析方法;
⑶研发了钢斜撑直接空冷新型结构体系,揭示了其强震灾变机理,建立了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和抗震设计方法,满足了高烈度区大容量机组直接空冷系统建设需求;
⑷建立了直接空冷结构疲劳载荷谱和空冷风机桥架高强螺栓连接微动疲劳寿命模型,提出了风机桥架微动疲劳损伤分析及寿命预测方法。
该研究成果已被《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规程》(DL∕T 5022-2023)和《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设计导则》(Q∕DG 1-S012-2024)采用,并列入中国能建2023年第一批新技术推广目录,已应用于30余个大型发电厂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单位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我校以徐亚洲教授为负责人的科研团队,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开展合作,针对发电厂冷却系统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项目组针对超大冷却塔结构体系和直接空冷结构体系展开了若干创新性研究。研发了钢管混凝土斜支柱冷却塔、斜撑直接空冷结构冷却结构两类新体系,针对冷却塔稳定可靠性分析和直接空冷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等开展了研究。获得包括科研论文、专利、专著、规范规程等高水平研究成果,培养了1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对发电厂空冷结构的推广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神木店塔电厂、杨伙盘、蒙泰、黄陵店头等近30个工程,大幅缩短了施工工期,有效降低了冷却塔的土建造价。项目成果完成单位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50余亿,节省工程投资逾3.5亿元。研究成果解决了高烈度地区新型直接空冷结构技术应用、大型冷却塔传统钢筋混凝土斜支柱施工工期长及斜支柱施工安全性的技术难题,提高了能源基础设施的防灾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 单位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单位贡献:我校以查晓雄教授为负责人的科研团队,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开展合作,针对发电厂冷却系统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项目团队针对超大冷却塔结构体系,负责冷却塔钢管混凝土X支柱和双交叉斜支柱有关的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的确定、研究工作的安排及研究成果的总结。对创新点1、2做出贡献,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钢管混凝土基础理论研究及试验;
2.开展冷却塔钢管混凝土X支柱理论研究、数模分析及物模实验;
3.开展冷却塔钢管混凝土双交叉斜支柱理论研究、数模分析;
研究团队在理论、数模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申请专利3项,编写行业规范2本。研究成果已应用于50余座冷却塔,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