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工程建设组 | | 项目名称: | 强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成灾机理和修筑关键技术及应用 |
| 提名单位: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面向强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高品质、低成本建设需求,项目针对强盐渍土路基致灾机理不清、次生盐渍化病害频发、盐湖地基精准处治困难、地基路基路面变形不协调等工程问题,以“灾变机理揭示-设计理论升级-控制指标明确”为牵引,围绕基础理论发展、核心技术创新和设计方法突破进行全链条研究,取得创新成果、进行广泛应用:研制了盐渍土物理力学指标测试装置;揭示了强盐渍土路基水-盐-温度-荷载多场耦联灾变机理、高原复杂环境填料性能演变机理,建立了强盐渍土土体特征参数与路用性能参数间的定量化映射关系;研发了强盐渍土地基精准处治、路基阻盐、填料改良关键技术;确定了盐渍化软土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设计关键参数取值标准,提出了地基路基路面变形协调沉降控制方法与标准,突破了盐渍化软土地基-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瓶颈。项目成果在强盐渍土地区多条公路工程项目中进行应用,有效避免或减少了盐渍土病害的发生,提高了公路的建设质量和耐久性。相关成果纳入行业标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3331-08-2022)、国家标准《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50942—2014),为盐渍土地区公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刘军勇
排名:1 行政职务:中心主任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成果1~3的主要完成人,揭示了盐渍土在温度-荷载及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的水盐迁移机制,揭示了天然岩盐夹层地基和砾石桩复合地基在浸水情况下的承载特性,提出了基于水盐迁移特征的强盐渍土地区路基阻盐技术,提出了地基-路基-路面协同变形控制标准。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人发明家,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0余项。 - 姓名:张留俊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成果1、2、3均做出了重要贡献,揭示了降雨入渗水作用下盐渍土路基水盐迁移规律,完善了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理论,提出了盐渍化软土地区地基-路堤-路面一体化设计方法。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陕西省勘察设计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 姓名:徐安花
排名:3 行政职务:重点实验室主任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青海职业技术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的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1、2做出了重要贡献,揭示了高原复杂环境作用下盐渍土填料的强度随土体相变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盐渍土在温度-荷载及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的水盐迁移机制,揭示了水盐含量特征与盐渍土路用性能的定量化关系。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姓名:张莎莎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2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适用于粗粒硫酸盐渍土路基水、热、盐、力场的耦合微分方程组,建立了水盐迁移与路基盐胀、融陷变形的联系,揭示了颗粒级配特征对砂砾类硫酸盐渍土路用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粗粒硫酸盐渍土填料化学改良机理。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三等奖各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 姓名:尹利华
排名:5 行政职务:中心总工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2、3有贡献,提出了砂砾改良盐渍土配比,参与提出了经济适用的阻盐隔断层系列技术及典型路基结构,参与提出了地基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方法。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级6项。 - 姓名:黄亚飞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对创新成果1、2做出了贡献。参与盐渍土路基在温度-荷载及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水盐迁移试验,参与提出了经济适用的阻盐隔断层系列技术及典型路基结构,对项目应用示范有重要贡献,推动研究成果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区公路工程项目上进行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中国交建201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荣获中国交建科技创新优秀青年人称号。 - 姓名:盖卫鹏
排名:7 行政职务:中心副主任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对创新成果2做出了贡献,参与提出了经济适用的阻盐隔断层系列技术及典型路基结构,对项目应用示范有重要贡献,推动研究成果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区公路工程项目上进行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中国公路建设行业202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中国交建201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 姓名:苏卫卫
排名:8 行政职务:中心副总工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对创新成果2做出了贡献,参与提出了经济适用的阻盐隔断层系列技术及典型路基结构,对项目应用示范有重要贡献,推动研究成果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区公路工程项目上进行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中国交建201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 姓名:张发如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对创新成果2做出了贡献,参与研发了考虑各向围压的盐渍土盐胀力测试装置、一种模拟路堤填料毛细水上升的装置、一种路基填筑压实度的震动压实试验装置,参与揭示了天然岩盐夹层地基和砾石桩复合地基在浸水情况下的承载特性,参与提出了地基-路堤-路面一体化设计方法。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中国交建201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 姓名:孙洪利
排名:10 行政职务:董事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对项目应用示范有重要贡献,推动研究成果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区公路工程项目上进行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第三届全国公路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获河南省交通厅二等奖1项。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开展强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成灾机理和修筑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直接负责并参与技术调研、理论分析、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工程监测、技术集成、工程应用与推广、项目成果验收及评价等各阶段的工作。揭示了盐渍土在温度-荷载及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的水盐迁移机制;构建了完整的公路盐渍土地基变形评价及地基处理控制指标体系;基于盐渍土环境关联作用下路基内水盐迁移规律及阻盐机制,提出了经济适用的阻盐隔断层系列技术及典型路基结构;提出了地基-路基-路面协同变形控制方法与标准。推动项目研究成果在青海G3011察格高速、新疆G30连霍高速吐小草段、塞内加尔Mbour-Kaolack高速公路等工程进行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 单位名称:青海职业技术大学
单位贡献:针对青藏高原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普遍存在的高频次、强冻胀盐胀、次生盐渍化等技术难题,开展了强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成灾机理和修筑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揭示了高原复杂环境作用下盐渍土填料的强度随土体相变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盐渍土在温度-荷载及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的水盐迁移机制,揭示了水盐含量特征与盐渍土路用性能的定量化关系。推动项目研究成果在青海G3011察格高速、格茫公路、G215涩察公路、G6茶格高速等强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项目进行应用。研究成果突破了盐渍土地区的筑路技术难题,确保了盐渍土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 单位名称:长安大学
单位贡献:围绕西部内陆强盐渍土地区粗粒盐渍土路基修筑技术难题,开展了粗粒盐渍土路基成灾机理和修筑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揭示了粗颗粒硫酸盐渍土路基中的水盐迁移机理及路基内隔断层设置对水盐迁移的影响效果,并建立水盐迁移与路基盐胀、融陷变形的联系,建立了适用于粗粒硫酸盐渍土路基水、热、盐、力场的耦合微分方程组。揭示了颗粒级配特征对砂砾类硫酸盐渍土路用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粗粒硫酸盐渍土填料化学改良机理,完善了粗颗粒盐渍土现有的改良方法。研究成果纳入行业标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推动项目研究成果在新疆S319布吉高速、G219昭温公路进行了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