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工程建设组 | | 项目名称: | 高原暖湿化下冻土路基长时序小变形灾害机理与多场协同防控技术 |
| 提名单位: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导致路域服役环境发生巨变,冻土持续退化,措施效能衰减,路基变形累积,工程风险攀升,冻土路基呈现出的长时序难稳定、小变形大风险的蠕变沉降新特征。该项目面向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多年冻土路基“长时序-小变形”长期失稳这一世界级难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理论—技术—装备—工程全链条创新。成果在以下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①创新毫米级长时序InSAR-光纤协同监测方法,实现冻土分层变形10个微应变精度、5 mm 误差可控量化识别,厘清气候升温 0.1 ℃/年与降雨增加10 mm/年分别驱动冻土层蠕变提升18 %与8 %的主控规律;②率先提出“应力-温度”双变量高温冻土界定准则,建立冻土强度衰减本构模型,破解冻土全过程小变形定量预测瓶颈,实现效能-变形统一评判;③发明“路面热源抑制-路基热力调控-地基多级强化”三位一体协同防控技术,变形速率降低 80 %,地基强度提升 1 倍以上。出版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15件,编制规范/规程5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2篇,总体被鉴定为“国际领先”。已在多项高原冻土公路工程建养中得到规模化应用,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交通强国”战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材料真实,完成人及单位排序无误。
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姚晓亮
排名:1 行政职务: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1完成人,西安理工大学教授,高原暖湿化下冻土路基长时序小变形灾害机理与多场协同防控技术团队带头人,长期从事多年冻土退化及冻土路基长期沉降变形的试验、理论与应用研究。担任本项目总负责人,对项目实施进行了系统设计、深入研究和应用推广,对科技创新点1和2做出了主要贡献。具体负责冻土路基长期沉降变形的机理试验、理论方法的研究工作。依托研究课题获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 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 姓名:金龙
排名:2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 2 完成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高原暖湿化下冻土路基长时序小变形灾害机理与多场协同防控技术科研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冻土区域公路路基工程研究及设计工作,对创新点1、 3 做出了主要贡献,构建了冻土路基工程“路面减热-路基控水降温-地基冷却控变形”的成套新技术,解决冻土区沥青路面吸热聚水难题。实现了冻土路基长期沉降的精准防控,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参与行业标准4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3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原环境下岩体工程灾变机理及防灾韧性提升关键技术;
2023 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青藏高速公路(那拉段)建设关键技术;
2022 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寒生态脆弱区路基工程绿色建设关键技术;
2021 年,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多年冻土地区热棒路基参数设计方法;
2020 年,第十五届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 - 姓名:郑亚飞
排名:3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3完成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原暖湿化下冻土路基长时序小变形灾害机理与多场协同防控技术科研团队骨干成员。参与创新了路面路基-地基一体化调控技术,对创新点 3 做出了主要贡献,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白斌
排名:4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藏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4完成人,西藏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原暖湿化下冻土路基长时序小变形灾害机理与多场协同防控技术科研团队骨干成员。参与多项西部寒区公路路基工程的勘察与设计工作,研究期间参与提出路基效能衰减评价方法,对创新点2做出主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彭惠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5完成人,中交一公院高级工程师,高原暖湿化下冻土路基长时序小变形灾害机理与多场协同防控技术科研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冻土区域公路路基工程研究及设计工作,参与创新了路面路基-地基一体化调控技术和冻土公路路面温度监测系统与降温方法,对创新点1和3做出主要贡献,获批发明专利授权5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胡彬华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 6 完成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高原暖湿化下冻土路基长时序小变形灾害机理与多场协同防控技术科研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冻土区域公路路基工程研究及设计工作。参与提出反映冻土路基能量状态的种子点算法,对创新点2做出贡献,获批发明专利授权3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陶婧衍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西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高原暖湿化下冻土路基长时序小变形灾害机理与多场协同防控技术科研团队骨干成员。负责相关技术和理论的应用,参与研发了冻土力学可视化试验装置,揭示了冻土蠕变发展规律的内在机理,创新点1和2做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陈冬根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8完成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原暖湿化下冻土路基长时序小变形灾害机理与多场协同防控技术科研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冻土区域公路路基工程研究及设计工作,参与发明水-热-力协同的多级增强复合冻土地基措施,对创新点1和3做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张富园
排名:9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藏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第9完成人,西藏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原暖湿化下冻土路基长时序小变形灾害机理与多场协同防控技术科研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冻土区域公路路基工程研究及设计工作,参与创新了路面路基-地基一体化调控技术,对创新点3做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曹会敏
排名:10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10完成人,西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高原暖湿化下冻土路基长时序小变形灾害机理与多场协同防控技术科研团队骨干成员。从事冻土公路路基工程研究工作,负责相关技术和理论的应用,对创新点2做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西安理工大学
单位贡献: 西安理工大学是中央与陕西省共建高校,陕西省管理为主,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中国西北地区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研究期间,参与多项西部寒区公路路基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进行了多项冻土路基蠕变沉降的机理试验,提出冻土长期失稳机理与强度衰减理论模型,建立高温冻土界定方法与变形防控效能评价体系,突破长期变形定量描述与处治效能衰减分析的理论瓶颈,对科技创新点 1和2 做出了重要贡献。
- 单位名称: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属交通运输部,现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二级子公司,是我国交通工程行业规划设计咨询的领军企业,是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者和行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中交一公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野外观测站、国家行业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拥有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在内的各类各级资质30 余项。拥有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万人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各类创新精英。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00 余项。研究期间,开展了多项西部寒区公路路基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进行了多项冻土路基蠕变沉降的机理试验及相关新技术和理论的落地应用,对同类工程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研究期间单位提出能量-变形协同调控结构及水-热-力多级增强复合冻土地基技术,实现长效稳定与承载力提升。对创新点1和3做出重要贡献。
- 单位名称: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旗下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具有国家大型骨干企业的地位。涵盖科研、设计、开发、施工、制造安装、监理和咨询等多个领域。资质等级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工程设计水利行业甲级、测绘甲级、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公路、石油化工、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铁路、电力、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土石方、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防水专业承包三级,同时持有对外承包工程资格证书、铁道部市场交易许可证书、计量认证证书和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书。连续十年入选陕西省企业100强名单(2012—2021)。研究期间,推动项目成果在青藏公路等重大工程中应用,形成路面-路基-地基一体化调控技术体系,显著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益,对创新点2做出重要贡献。
- 单位名称:西藏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西藏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西藏交发集团)是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于2020年2月整合多家交通企业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金30亿元。公司以“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为根基,承担自治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重任。业务涵盖施工、设计、地产、交通产业、项目管理五大板块。主要提供公路、铁路、港口、航空、邮政、轨道等交通网及其附属设施,景区、园林、房地产等实业项目规划、开发、投资、建设、管理、养护、资本运营、经营管理。研究期间提出路基效能衰减评价方法,参与发明路面吸热的集中存储和定向缓释成套技术,对创新点3做出重要贡献。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