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工程建设组
项目名称:数据驱动型库岸边坡动态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本项目针对边坡安全监测领域面临的表观监测手段单一,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机制缺失、预报预警时效性差、智能化程度低等核心科技难题,联合产学研优势团队开展协同创新。依托国家级科研项目与企业科技攻关任务,首创了数据驱动型库岸边坡动态预警技术体系,创新提出时空关联特征挖掘算法,在多源异构数据智能数据融合、数据驱动与风险分级的动态预警体系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形成"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通过研发通用智能化预警平台,显著提升了边坡灾害预报的时效性与精准度,攻克了复杂地质环境下多因素耦合作用机制不明确的技术瓶颈。研究成果在陕西、黄河上游等多座大型水电站库岸边坡工程中成功应用,形成边坡监测预警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专家组鉴定认为, “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推动了工程地质学科与智能监测技术的交叉融合发展,对"双碳"目标下绿色水电开发具有重大示范价值。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吕庆超
    排名:1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负责项目总体策划和技术把控,对创新点1、2、3做出了主要贡献:形成了数据驱动的边坡安全智能预警体系,研发了物理模型和数据模型耦合的库岸边坡智能预警平台。佐证材料:附件1、附件2、附件16、附件21、附件2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2年,“青藏高原多元超深砂砾石地层渗流破坏特征及坝基防渗体系关键技术”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12,证书编号2022-JG-2-12-12。 (2)2022年,“黄河上游大型梯级水库岸坡蠕变机理与破坏效应研究及安全监控技术”获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7,证书编号2021-KJ-E-018 (3)2024年,“高寒地区复杂地质条件高拱坝健康诊断与安全监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7,证书编号2024-J-1-07-G07。 (4)2024年,“库岸边坡地质灾害体智能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证书编号202402082010000。 (5)2022年,获第五届电力工程行业“最美工程师”。
  2. 姓名:曾鹏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本成果创新点2做出了主要贡献:构建了滑坡全过程-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了滑坡灾害实时监测与动态预警模型。佐证材料:附件3、附件14、附件15、附件17、附件2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4年,“铁路边滑坡稳定性及支挡防护极限状态设计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2,证书编号:PRO-CE-B-2023074-R02; (2)2023年,“特长超深埋隧道高应力灾害预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排名9,证书编号:2023-特-01-09; (3)2022年,“巨型滑坡演化机制与防治技术”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3,证书编号:2022YK(J)-1-02-R03; (4)2023年,获第六届谷德振青年奖,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个人奖。
  3. 姓名:高焕焕
    排名:3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创新点1做出了主要贡献:集成几何分解方法和三维点云与雷达监测配准算法,试验分析比较了轨道式、旋转式合成孔径雷达,实现了合成孔径雷达的径向位移在三维方向上的分解。佐证材料:附件16、附件20、附件2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4年,“高寒地区高拱坝坝体-坝基-库盘运行健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实践”获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8,证书编号2024-J2-50-D01 (2)2024年,“复杂条件下高面板坝工程监测创新与智能馈控关键技术及实践”获电力创新奖二等奖,排名9,证书编号PIA-2024-J-2107-D01 (3)2023年,“一种高山峡谷复杂环境GNSS应急监测误差抑制方法”获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8,证书编号2023-ZL-S-29
  4. 姓名:张路
    排名:4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成人对创新点3做出了主要贡献:建立了基于模型精细度和可视化表达的边坡动态三维模型,研发了物理模型和数据模型耦合的库岸边坡智能预警平台。佐证材料:附件2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16年,“300m级高面板堆石坝安全性研究及工程应用”获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16,证书编号无。 (2)2018年,“茨哈峡电站吉浪滩砂砾石筑坝料特殊勘察研究”获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6,证书编号2018-S-236。
  5. 姓名:张亦海
    排名:5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安国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创新点3做出了主要贡献:提出了基于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算法,进一步完善了数据驱动的边坡智能预警体系。该体系在提升边坡变形识别与预警可靠性方面成效显著,为复杂库岸条件下的边坡安全保障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佐证材料:附件18、附件19、附件21、附件2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19年,“边坡雷达及其滑坡预警云平台研发与应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12,证书编号:No.2019-J05-1-01-R12 (2)2019年,“边坡雷达监测预警技术及其云平台系统研发与应用”获第一届安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8,证书编号:2019-1-014-R08 (3)2022年,“尾矿库溃坝大型物理模拟试验与数值仿真技术”获第三届安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1,证书编号:2021-3-433-D01 (4)2022年,“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预警与应用”获冶金矿山科学技术特等奖,排名1,证书编号:YJKS22111 (5)2024年,“高寒地区露天矿山边坡失稳预警关键技术与装备”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1,证书编号:YJKS24098
  6. 姓名:刘婷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创新点3做出了主要贡献:建立了基于模型精细度和可视化表达的边坡动态三维模型,研发了物理模型和数据模型耦合的库岸边坡智能预警平台。佐证材料:附件2、附件2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祝玉珊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创新点2做出了主要贡献:通过将边坡间相似度引入迁移学习模型的损失函数中,提出了改进的边坡变形性态转异样本加权迁移学习诊断模型。佐证材料:附件2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在创新上起到核心引领作用,主要贡献包括:(1)主持确定项目目标和总体思路,制定研究方案,组织项目系统理论和体系技术的研究;(2)技术层面实现多领域技术融合,构建起高效预警体系。运用先进机器学习算法处理数据,精准识别边坡失稳模式;(3)共同组织并实施了本项目成套技术的工程应用与推广工作;(4)牵头负责总结与分析工作对创新点1、2、3均做出重要贡献。

  2. 单位名称:成都理工大学
    单位贡献:在项目的立项、研究和成果凝练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协助完成了项目总体方案的策划和技术路线的制定。在科学研究中,创建了新的理论和技术,取得了系列自主创新成果,为项目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3. 单位名称: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
    单位贡献:基于实际需求推动创新,负责技术内容分析、可行性研究、技术路线确定,从需求导向出发,提出适应复杂地质与环境的预警要求,现场实践中,为技术应用提供场地,解决实际问题。

  4. 单位名称:中安国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专注设备与数据采集创新,设备技术上,改进雷达传感器,提高监测精度与稳定性,为支撑高精度智能化安全监测装备提供了组织及研发资源保障。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