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工程建设组
项目名称:长大公路隧道风能耦合利用技术及风机集群智能调控系统开发与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公路学会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依托多项科研任务和工程项目支持,历时14年,多学科交叉融合,建立了公路隧道动态自然风交通风耦合利用节能通风模式、创建了自适应隧道风机群、组、点控制技术、建立了隧道通风系统在线监测与容错运行技术、开发了多场景通风控制交互及节能系统应用,形成了节能通风模式、通风集群控制、智能装备研发、智慧通风管理4方面创新性成果及12项关键技术,实现了长大公路隧道通风节能运营。 该项目成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2项,其他知识产权72项,其中,编制地方及企业标准7项,发表学术论文56篇。项目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内80余座长及特长隧道通风工程运营与建设,指导了隧道通风系统节能运行,建立了长大隧道通风运营控制模式,形成了技术标准和规范。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幅降低了隧道通风运营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郑晅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整体项目研究总负责人,负责从立项、开题、研究到成果验收鉴定各阶段全过程,负责研究目标的拟定,研究技术路线的确定、项目成果总体水平的把握,以及创新方向与创新点的论证;全面投入项目的研究工作,投入工作量占本人的70%,对创新点1、2、3、4均做出了创新性贡献,对项目整体水平的取得做出了突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3年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城市隧道照明通风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研究”,2023-0-01-R5; 201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长隧道照明设置方法与节能控制技术”,2017-2-069-R1; 2017年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公路与城市隧道照明节能关键技术”,2017-2-4-R1; 201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复杂地质特长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节能关键技术”,13-19-R7。
  2. 姓名:王小博
    排名:2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高速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部分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研究大纲审定;参与制定部分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协调依托工程、现场试验,对创新点3、4具有重要贡献;审查研究报告,负责成果应用与推广,投入工作量占本人55%。主要成果纳入企业标准。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4 年《高速公路隧道摄像机智能清洗装置研究》、《陕西交控新能源充(换)电站运营管理平台》分别获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的第二届交通企业智慧建设创新实践标杆案例、优质案例各 1 项,排名均第一 2、2023 年《高速公路隧道射流风机状态检测技术及成套应用》获陕西省公路学会授予的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 3、2023 年《公路隧道射流风机运行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获陕西省科协、发改委等 10 部门联合授予的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排名第一 4、2019 年《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防控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六
  3. 姓名:李雪
    排名:3
    行政职务:系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制定、确定技术路线,制定试验方案,指导试验分析,试验平台搭建,完成试验用测试软件,提炼创新性成果,参与成果验收鉴定。负责研究总报告的撰写,全面投入项目研究工作,投入工作量占本人65%,对创新点1、2、3、4具有创新性贡献。对项目整体水平具有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1年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一等奖,“交通隧道洞口遮光安全机理、评价及应用”,B2021103-02; 201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长隧道照明设置方法与节能控制技术”,2017-2-069-R3; 2017年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公路与城市隧道照明节能关键技术”,2017-2-4-R2。
  4. 姓名:柯翔
    排名:4
    行政职务:执行董事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高速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部分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研究大纲审定;参与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参与试验协调,阶段性成果咨询;参与成果应用与技术推广,投入工作量占本人 45%;对创新点 4 具有重要贡献,主要成果纳入企业标准。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18 年《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陕西省公路学会授予的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四 2、2019 年《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防控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 3、2023 年《高速公路隧道摄像机智能清洗装置》、《多功能隧道车道控制器》分别获陕西省科协、工信厅等四部门联合授予的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三等奖 1 项、优胜奖 1 项,排名均第一
  5. 姓名:林海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立项、研究方案制定,设计试验方案;指导项目现场试验和数据分析,审查研究报告;参与创新点和创新方向论证,协调项目验收与鉴定,投入工作量占本人 40%,对创新点 2 做出突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6. 姓名:樊吉飞
    排名:6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高速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部分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研究大纲审定;参与试验协调,阶段性成果咨询;参与成果应用与技术推广,投入工作量占本人 45%;对创新点 4 具有重要贡献,主要成果纳入企业标准。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3 年《高速公路隧道射流风机状态检测技术及成套应用》获陕西省公路学会授予的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 2、2023 年《公路隧道射流风机运行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获陕西省科协、发改委等 10 部门联合授予的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排名第二
  7. 姓名:张鹏
    排名:7
    行政职务:系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立项、研究方案制定,设计试验方案,指导项目现场试验和数据分析,审查研究报告,参与创新点和创新方向论证,协调项目验收与鉴定,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投入工作量占本人 30%,对创新点 1 做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第六 2、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生产力促进奖 二等奖 第五 3、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第四 4、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第四
  8. 姓名:何国涛
    排名:8
    行政职务:创新事业部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高速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公路隧道射流风机运行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研究大纲审定,参与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参与研究方案制定,报告审查,负责成果依托工程实施与应用,投入工作量占本人40%,对创新点4做出贡献。主要成果纳入《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节电作业指导书》。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2024年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二等奖;2023年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二等奖、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二等奖;获2021年陕西交控集团先进个人;获2021年度公司“最佳精品奖”;获2016年度陕西高速集团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获2017度年公司“劳动模范”荣誉;获2014、2015年度陕西高速集团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公司年度十佳个人荣誉称号。
  9. 姓名:边艳妮
    排名:9
    行政职务:总工办主任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高速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部分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研究大纲审定,参与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参与研究方案制定,报告审查,负责成果依托工程实施与应用;投入工作量占本人 40%,对创新点 3、4 做出贡献,主要成果纳入企业标准。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18 年《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陕西省公路学会授予的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五 2、2019 年《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防控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 3、2023 年《高速公路隧道摄像机智能清洗装置》获陕西省科协、工信厅等四部门联合授予的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三等奖 1 项,排名第三 4、2023 年《高速公路隧道射流风机状态检测技术及成套应用》获陕西省公路学会授予的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五 5、2024 年《高速公路隧道摄像机智能清洗装置研究》获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的第二届交通企业智慧建设创新实践标杆案例 1 项,排名第三
  10. 姓名:黄俊
    排名:10
    行政职务:首席工程师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部分项目研究方案制定,负责项目现场试验协调组织、试验方案设计,对创新点1、2、4具有重要贡献;参与研究成果应用与推广,投入工作量占本人40%,主要成果纳入地方标准。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城市水下隧道结构安全及健康诊断技术研究”,2022-1-1901; 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浅层地热能高效可持续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2019-1-9-R6; 201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长隧道照明设置方法与节能控制技术”,2017-2-069-R9。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长安大学
    单位贡献: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长安大学积极组织项目的立项申报、可行性报告审查、中期成果检查、最终成果验收鉴定、奖项的申报、推荐等工作;完成了项目报告撰写、审定;承担了特长隧道通风系统节能的研究任务;为项目完成在人员团队和实验条件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负责从立项、开题、研究到成果验收鉴定各阶段全过程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负责研究目标的拟定、研究技术路线的确定、项目成果总体水平的把握,以及创新方向与创新点的论证,对项目整体水平的取得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单位名称:陕西高速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陕西高速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是陕西省境内 60%以上高速公路(含 886 座隧道)的机电系统维护单位,包括了西镇高速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西汉高速秦岭Ⅰ、Ⅱ、Ⅲ号特长隧道群以及宝坪高速天台山特长隧道等的通风系统。负责了公路隧道射流风机运行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总体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内容分析、以及依托工程实施等工作。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确保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创新点 3、4 做出重要贡献,成果被纳入多个企业标准,并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3. 单位名称: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项目研究方案的制定,提出关键研究方法;负责项目的现场试验协调和试验方案的设计,包括安排试验活动、确保试验按照科学原则和设计方案进行,对创新点1、2、4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了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工作,使得这些成果得以实际应用,并最终纳入了地方标准。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