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工程建设组 | | 项目名称: | 大跨度桥梁施工质量及效能双向提升的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 |
| 提名单位: | 渭南市人民政府 |
| 提名等级: | 三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项目依托3项省级及市厅级课题,系统开发了大跨度桥梁施工质量及效能双向提升成套技术。主要技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一:提出RBF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预测方法与技术思路;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风险评价体系,采用专家法分析风险隶属度,以P×C法对桥梁的上部结构进行了施工风险评估,实现对桥梁施工的线形精准控制与风险精准管控。科技创新二:提出大跨度桥梁构件信息编码规则与技术标准,实现对施工过程质量与工程材料数量的精细化管控。科技创新三:研发了一种浮式平台不平衡荷载补偿装置和一种基于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等多项发明专利,解决了深水基础施工浮式平台不平衡荷载动态补偿与高桥墩支架精准智能控制顶升高度等系列施工技术难题。科技创新四:自主底层研发了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虚拟仿真系统V1.0教学软件,创设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立体化教学资源与空间,突破了大跨度桥梁施工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张学钢
排名:1 行政职务:副校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针对地铁施工过程沉降问题,开发沉降观测4DBIM系统,实现沉降的监测与预警,参与共同发明专利2项,参与陕西省教育厅、渭南市科研课题各1项,第一作者发表CSCD论文1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曾获陕西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 姓名:曾绍武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提出一种基于BIM定位连续箱梁预应力管道的方法和一种基于BIM解决普通钢筋与预应力管道冲突的方法,严 格按照信息编码构建BIM模型,优化支架群材料周转方案,计算并控制材料洪峰量,主持发明专利2项,第一 作者发表北大核心论文5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曾获陕西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 姓名:郝付军
排名:3 行政职务:处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实施成员,参与了大跨度桥梁施工质量及效能双向提升的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瞄准桥梁建设全生命周期,在CSCD检索期刊《噪声与报动控制》上发表题为“运营桥梁的变形程度评价和预测分析”论文,参与开发“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虚拟仿真系统T1.0版”软件,通过游戏闯关式虚拟仿真系统参与一座桥从无到有的虚拟建造全过程,并且研究总结一套与开发软件对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向课3项,主要完成发现、发明创新点所列的第3、4项科技创新。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曾获陕西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 姓名:庞维福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针对大跨度桥梁传统施工管理方法信息化水平滞后、工程材料数量不透明、施工成本高、浪费大等问题,研发大跨度桥梁BIM协同信息管理平台,提出大跨度桥梁构件信息编码规则与技术标准,实现对施工过程质量与工程材料数量的精细化管控。主持发明专利2项,主持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软件著作2项,第1作者发表科技核心论文1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曾获陕西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 姓名:杨勃
排名:5 行政职务:处长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实施骨干成员,进行了大跨度桥梁施工质量及效能双向提升的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作为骨干力量技术指导团队开发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虚拟仿真系统V1.0版”软件,进行优化组合预测模型在桥梁变形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深入探索大跨度波形钢腹板梁桥施工线形分析研究,并且针对桥梁支架施工用顶升装置的智能化程度不够,顶升精度难以满足桥梁施工现场要求,发明了一种基于桥梁施工用顶升装置,实现了支架智能顶升。主持完成渭南市重点课题1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取得发明专利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要完成发现、发明创新点所列的第1、3、4 项科技创新。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曾获陕西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 姓名:廖文华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实施成员,参与了大跨度桥梁施工质量及效能双向提升的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针对浮式平台不干衡荷载补偿信息收集与预测田难,发明了一种浮式甲台不平衡荷载补偿装置,实现了浮式平台不平衡荷载动态补偿。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投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幕,主要完成发现、发明创新点所列的第3项科技创新。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曾获陕西高校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单位贡献:解决服务大跨度桥梁施工质量与效能提升的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虚拟仿真系统V1.0和总结一套与之对应的BIM技术在复杂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中的应用流程及应用价值体系。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启动专项课题《服务大跨度桥梁施工质量与效能提升的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旨在开发适应于复杂桥梁工程施工的协同管理平台,针对现有复杂桥梁的施工技术难点和痛点问题,在桥梁施工线形监控量测、深水复杂桥梁基础浮式平台设计优化、桥梁BIM技术应用拓展等一系列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