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工程建设组
项目名称:复杂条件下轨道工程建造关键技术及装备
提名单位: 咸阳市人民政府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依托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研发了1676mm轨距铁路轨道工程建造技术和装备。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共获得3项海外发明专利、4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其核心专利有“一种嵌入式长枕预埋式轨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1)研发了有砟混凝土宽枕预制生产原料混合装置,开发了宽轨距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预制方法,提高了轨枕预制质量和施工速度。(2)开发了一种嵌入式长枕预埋式轨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一种钢轨温度伸缩调节器及铺设安装方法,研发了宽轨枕专用吊装架,发明了一种宽轨道岔自动焊接设备,提高了宽轨枕轨道铺设的效率。(3)发明了一种钢轨焊前轨腰除锈设备及方法、一种钢轨自动焊接设备,开发了工地 25 米钢轨现场闪光焊焊接施工工艺工法,提高了钢轨焊接机械化、绿色施工水平。 项目成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孟加拉帕德玛大桥连接线项目,促进了实现中孟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为两国合作树立了标杆。项目助力孟加拉国实现交通现代化目标,推动了孟加拉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名书、附件材料全部真实有效,各单位对该项目的拟提名情况按要求进行了公示。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高智锋
    排名:1
    行政职务:项目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为本课题组组长,全面主持、协调课题组的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和推进课题的研发。 2)提出项目实施的总体构思,制定了项目总研究方案及原则,解决研发人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研究过程进行把关和审核,组织撰写成果报告。 3)主持研发复杂条件下轨道工程建造关键技术及装备,并组织现场应用实施,并不断改进完善,加速成果推广应用。 对应创新点:1、2、3。 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 旁证材料:中铁股份技评字[2024]第005号。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 姓名:吴平
    排名:2
    行政职务:执行董事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参与总体方案的制定,关键技术的把关,整个项目的总体协调。 2)主持超大跨铁路桥宽轨距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并组织现场应用实施,并不断改进完善,加速成果推广应用。 3)现场施工组织及科研成果应用。 对应“四、主要科技创新”所列第1、2、4项科技创新。 旁证材料:中铁股份技评字[2024]第005号。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3. 姓名:李怡
    排名:3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参与开发了宽轨距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预制方法,提高了轨枕预制质量和施工速度。 2)参与开发了大跨度钢桁梁桥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及有砟轨道套轨地段施工工艺工法。 3)参与钢轨焊接技术及装备预研究钢轨焊接技术及装备研究。 4)指导现场技术应用,并不断优化完善。 对应“四、主要科技创新”所列第1、2、3项科技创新。 旁证材料:中铁股份技评字[2024]第005号。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4. 姓名:杨云堂
    排名:4
    行政职务:分公司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主持钢轨焊接技术及装备预研究,并组织现场应用实施,并不断改进完善,加速成果推广应用。 2)组织人员开发专利技术,并在实际施工中应用。 3)科研成果现场应用指导,不断改进完善。 对应“四、主要科技创新”所列第3项科技创新。 旁证材料:中铁股份技评字[2024]第005号。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5. 姓名:冯渭和
    排名:5
    行政职务:项目总工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参与研制了KGPG32型铺轨机,首次实现了孟加拉铁路有砟轨道机械铺轨作业,提高了施工精度,安全高效。 2)优化改进国内制枕设备及工艺流程,研发了适应孟加拉铁路轨枕工厂化预制成套技术。 3)总结形成了大跨度钢桁梁桥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及有砟轨道套轨地段施工工艺工法。 对应“四、主要科技创新”所列第1、2项科技创新。 旁证材料:中铁股份技评字[2024]第005号。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6. 姓名:李育朝
    排名:6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组织总体方案的研究策划及优化设计。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对超大跨铁路桥宽轨距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装备及钢轨焊接技术及装备进行研究。 3)不断优化完善,组织现场实际应用。 对应“四、主要科技创新”所列第1、2、3项科技创新。 旁证材料:中铁股份技评字[2024]第005号。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7. 姓名:向淑智
    排名:7
    行政职务:研发中心主任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参与课题总体方案的制定,关键技术审核。 2)参与超大跨铁路桥宽轨距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和绿色新能源储能供电移动闪光焊轨设备。 3)参与研制了KGPG32型铺轨机,首次实现了孟加拉铁路有砟轨道机械铺轨作业,提高了施工精度,安全高效。 4)总结形成了大跨度钢桁梁桥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及有砟轨道套轨地段施工工艺工法。 对应“四、主要科技创新”所列第1、2、3项科技创新。 旁证材料:中铁股份技评字[2024]第005号。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1.针对复杂条件下轨道工程施工,组织将“复杂条件下轨道工程建造关键技术及装备”进行立项研究,研究“超大跨铁路桥宽轨距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及装备”和“铁路轨道工程施工钢轨焊接技术及装备”2项内容。 1)针对超大跨铁路桥宽轨距轨道工程施工,组织研制出宽轨距轨道、道岔施工技术成套设备,形成超大跨铁路桥宽轨距轨道(含有砟、无砟、套轨)铺设关键技术,研制配套机械化铺轨设备。 2)针对传统的钢轨焊接工序环境污染大、焊接质量控制难度大等问题,研究形成钢轨焊接绿色施工技术及成套装备。 2.在该课题的立项、研究、以及生产应用过程中,多次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对研发过程进行分析论证,不断优化设计。为科研成果的顺利完成起到了领导、协调作用。 3.组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2. 单位名称: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为完成该课题,组织课题组人员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关键技术和试验研究计划、方案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1.针对超大跨钢桁梁铁路桥1676mm轨距铁路轨道工程特点,研制了KGPG32型铺轨机,首次实现了孟加拉铁路有砟轨道机械铺轨作业,建立了大跨度钢桁梁桥独立测量坐标系统,总结形成了无砟轨道变形监测技术和大跨度钢桁梁桥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工法。 2.开发了钢轨焊接绿色技术及成套设备,有效改善了焊轨现场作业环境,提高了工效和焊接质量,为项目的顺利完工奠定了基础。 3.组织申报专利及应用实施。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