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工程建设组 | | 项目名称: | 高速铁路用耐疲劳型整体吊弦装置研制 |
| 提名单位: | 宝鸡市人民政府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填写要求。该项目属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技术领域,海项目具有以下3项创新点:(1)提出了整体吊弦寿命评估方法,配套研制了机械疲劳试验平台。(2)新型耐疲劳吊弦采用凸圆形压接管方式,增大了压接面积,减少了压接损伤,吊弦本体采用抗疲劳绞线,优化了心形环结构,改善了吊弦抗疲劳及耐磨损性能。(3)研制了配套的压力可控的压接机具,保证压接质量可靠。
经专家评审,认为该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技术的各项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京沪高铁换件、郑万、京张、汉十、商合杭、鲁南、济青、莱荣、南沿江、南玉、沪渝蓉以及印尼雅万高铁等多项高速电气化铁路工程。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闫涛
排名:1 行政职务:部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是高速铁路用耐疲劳型整体吊弦装置研制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总体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耐疲劳整体吊弦的设计、验证和推广应用工作。执行项目在京沪维管高铁换件、莱荣高铁、南玉铁路、杭温铁路、渝黔铁路、郑万高铁等推广应用。对本项目科技创新点1、2、3、4、5均有贡献。证明材料在附件中的编号:必备附件1-1-1;其他附件2-2-5;其他附件2-2-10、11、12;其他附件2-2-13、14、1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高速铁路用耐疲劳型整体吊弦装置研究及寿命评估”获2019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新型简统化铝合金零部件锻造自动化技术研究”获2021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强风环境下高速铁路接触网装备抗风可靠性”或2023年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高速铁路铁路接触网震动疲劳特征及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24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姓名:李永生
排名:2 行政职务:副部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参与人,主要负责课题全面技术工作,完成产品主要部件结构的设计工作,跟踪产品试制过程。执行项目在京沪维管高铁换件、莱荣高铁、南玉铁路、杭温铁路、渝黔铁路、郑万高铁等推广应用。对本项目科技创新点1、2、3、4、5均有贡献。证明材料在附件中的编号:其他附件2-2-2、2-2-4、2-2-5;其他附件2-2-10、11、12;其他附件2-2-13、14、1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60km/h电气化铁路隧道内刚性悬挂系统零部件”获2020年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新型简统化铝合金零部件锻造自动化技术研究”获2021年科学技术二等奖;“强风环境下高速铁路接触网装备抗风可靠性”获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高速铁路新型系列终端锚固线夹”获2024年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 - 姓名:闫军芳
排名:3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参与人,主要负责项目工艺技术文件审核。执行项目在京沪维管高铁换件、莱荣高铁、南玉铁路、杭温铁路、渝黔铁路、郑万高铁等推广应用。对本项目科技创新点1、2、3、4、5均有贡献。证明材料在附件中的编号:必备附件1-1-1、1-1-2、1-1-3;其他附件2-2-1、2-2-2、2-2-3、2-2-4;其他附件2-2-10、11、12;其他附件2-2-13、14、1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高速铁路用耐疲劳型整体吊弦装置研究及寿命评估”获2019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新型简统化铝合金零部件锻造自动化技术研究”获2021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高速铁路简统化接触网装备”获2020年铁道学会科技特等奖;“高速铁路用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姓名:敖晓峰
排名:4 行政职务:处长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参与人,主要参与“高速铁路整体吊弦防磨防护方案研究”,组织现场试挂,并根据现场试挂结果,提出优化建议。执行项目在京沪维管高铁换件、莱荣高铁、南玉铁路、杭温铁路、渝黔铁路、郑万高铁等推广应用。对本项目科技创新点1、2、3、4、5均有贡献。证明材料在附件中的编号:其他附件2-2-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8年度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姓名:古晓东
排名:5 行政职务:电化电信院副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参与人,主要负责耐疲劳吊弦结构型式、技术参数方案、推广应用等研究工作。执行项目在京沪维管高铁换件、莱荣高铁、南玉铁路、杭温铁路、渝黔铁路、郑万高铁等推广应用。对本项目科技创新点1、2、3、4、5均有贡献。证明材料在附件中的编号:其他附件2-2-4、2-2-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 姓名:韩宝峰
排名:6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参与人,主要负责项目产品技术方案审核。执行项目在京沪维管高铁换件、莱荣高铁、南玉铁路、杭温铁路、渝黔铁路、郑万高铁等推广应用。对本项目科技创新点1、2、3、4、5均有贡献。证明材料在附件中的编号其他附件2-2-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铝合金接触网零部件微弧氧化防腐处理深化应用研究”获2018年中铁电气化局科技二等奖“新型简统化铝合金零部件锻造自动化技术研究”获2021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强风环境下高速铁路接触网装备抗风可靠性研究”获2022年度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高原山区强震与峡谷风影响下的接触网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特等奖。 - 姓名:韩凌青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参与人,主要负责耐疲劳吊弦结构型式、技术参数方案等研究工作。执行项目在京沪维管高铁换件、莱荣高铁、南玉铁路、杭温铁路、渝黔铁路、郑万高铁等推广应用。对本项目科技创新点1、2、3、4、5均有贡献。证明材料在附件中的编号:其他附件2-2-4、2-2-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 姓名:黄婷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参与人,主要负责产品工艺实施、吊弦线性能验证、项目试验过程跟踪。执行项目在京沪维管高铁换件、莱荣高铁、南玉铁路、杭温铁路、渝黔铁路、郑万高铁等推广应用。对本项目科技创新点1、2、3、4、5均有贡献。证明材料在附件中的编号必备附件1-1-1;其他附件2-2-2、2-2-4;其他附件2-2-6、7;其他附件2-2-10、11、12;其他附件2-2-13、14、1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高速铁路新型系列终端锚固线夹”获2024年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 - 姓名:林建
排名:9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参与人,主要负责项目产品工艺设计和相关技术文件确认。执行项目在京沪维管高铁换件、莱荣高铁、南玉铁路、杭温铁路、渝黔铁路、郑万高铁等推广应用。对本项目科技创新点1、2、3、4、5均有贡献。证明材料在附件中的编号:其他附件2-2-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架空刚性接触网温度补偿装置”获2021年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获2021年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首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 “新型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2年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低净空隧道腕臂定位装置”获2022年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 - 姓名:路海健
排名:10 行政职务:副部长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参与人,主要负责协调推进项目产品试制进度。执行项目在京沪维管高铁换件、莱荣高铁、南玉铁路、杭温铁路、渝黔铁路、郑万高铁等推广应用。对本项目科技创新点1、2、3、4、5均有贡献。证明材料在附件中的编号:其他附件2-2-10、11、12;其他附件2-2-13、14、1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新型简统化铝合金零部件锻造自动化技术研究”获2021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强风环境下高速铁路接触网装备抗风可靠性”获2022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高速铁路新型系列终端锚固线夹”获2024年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贡献: 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是本项目研究与开发工作的第一完成单位。在具体零部件的材料选型及结构设计、试制和试验验证、投产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成果的完成和应用推广起到组织、管理、协调等作用。
本项目的技术研究走在行业前列,紧跟行业发展需求,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高铁铁路电气化接触网耐疲劳吊弦及寿命评估方法的技术空白,项目成果成功推广应用于多条高速铁路接触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单位名称: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本项目研究与开发工作的第二完成单位。在具体零部件的材料选型及结构设计方案指导审核中提供了技术支持,并积极联络进行产品推广,为产品线路试挂试运行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项目的技术研究走在行业前列,紧跟行业发展需求,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高铁铁路电气化接触网耐疲劳吊弦及寿命评估方法的技术空白,项目成果成功推广应用于多条高速铁路接触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单位名称: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是本项目研究与开发工作的第三完成单位,完成了项目主要产品“耐疲劳吊弦”的设计开发及后期的推广应用。
本项目的技术研究走在行业前列,紧跟行业发展需求,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高铁铁路电气化接触网耐疲劳吊弦及寿命评估方法的技术空白,项目成果成功推广应用于多条高速铁路接触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单位名称: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是本项目研究与开发工作的第四完成单位,负责主要产品高速铁路线路试挂支持。
本项目的技术研究走在行业前列,紧跟行业发展需求,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高铁铁路电气化接触网耐疲劳吊弦及寿命评估方法的技术空白,项目成果成功推广应用于多条高速铁路接触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