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工程建设组
项目名称:高速公路安全要素全域感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面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监测检测”与“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应快速”的战略需求,项目组历经8年潜心研究,率先创建了高速公路安全要素全域感知与监测技术体系,提出类全天候高精度视频事件感知技术、空地一体路-桥-隧视觉损伤检测技术及地理空间融合的路基-边坡-桥梁结构协同监测预警技术,突破了交通异常事件秒级识别、路桥隧毫米级病害精准定位、边坡路基形变多源融合预测等关键技术,解决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事件感知看不清、损伤诊断断不明、灾害监测测不准”的核心难题。该项目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项目成果在陕西靖富、神府、宜富高速及新疆G335线、甘肃G244线等24个省份3000余公里高速公路路段得到推广应用,覆盖亚洲最长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沪昆国家高速公路安顺至盘州段等重大工程,累计检测异常事件689.18万条、损伤及结构损害819.96万条,准确率分别达98.16%和85%以上,近三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67亿元,新增利润1.38亿元。该成果推动了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从“被动响应处置”向“主动预警防控”的范式转变,显著提升了公路网安全运营与管养水平,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陕西日报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 成果材料完整、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明确,符合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提名要求。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沈钧戈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完成了高速公路安全要素全域感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在创新点一、二、三的研究中有创造性贡献,提出该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研究贡献包括: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动化机器学习的轻量化高速公路团雾分类方法”“一种基于孪生网络的自适应多层响应融合的目标跟踪方法”。证明材料附件1.1.1、1.1.3、1.5.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2. 姓名:王鑫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参与完成了高速公路安全要素全域感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参与适应取消省界站的高速公路治超新技术项目推广与应用,参与依托项目的方案论证与相关设计工作,在创新点一、二的研究中有创造性贡献。证明材料附件1.1.1、1.1.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一等奖 2、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3. 姓名:姚军
    排名:3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交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参与完成了高速公路安全要素全域感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深度参与地理空间融合的路基-边坡-桥梁结构监测技术及系统技术项目推广与应用,参与依托项目的方案论证与相关设计工作,在创新点二、三的研究中有创造性贡献。证明材料附件2.2.3、2.6.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8课题《隧道围岩松动圈确定方法及应用研究》获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二等奖
  4. 姓名:黄元库
    排名:4
    行政职务:董事长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交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参与完成了高速公路安全要素全域感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深度空地一体的路-桥-隧视觉损伤检测技术及系统推广与应用,参与依托项目的方案论证与相关设计工作,在创新点二、三的研究中有创造性贡献。证明材料附件2.2.1、2.2.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6年获得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8年获得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 姓名:王亦晨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核心技术骨干参与完成了高速公路安全要素全域感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主要参与类全天候高精度视频事件感知技术及系统的研发、推广与应用,发表专著1部、高水平论文3篇,知识产权2项,对创新点一、三的研究中有突出贡献。证明材料附件1.1.1、1.1.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6. 姓名:郭钊
    排名:6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交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核心技术骨干参与完成了高速公路安全要素全域感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主要参与地理空间融合的路基-边坡-桥梁结构协同监测预警技术与系统的研发、推广与应用,对创新点一、三的研究中有突出贡献。证明材料附件2.2.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西北工业大学
    单位贡献:西北工业大学在高速公路安全要素全域感知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中做出创造性贡献,主持了“事件感知-损伤检测-灾害监测”全链条技术体系的研发与应用。具体为:主持开展了类全天候高精度视频事件感知技术研究,创新亮/暗双通道信息融合与多源特征匹配策略,构建全域视频事件感知联动系统,实现秒级事件检测,准确率达96%;主持研发了空地一体的路-桥-隧视觉损伤检测技术,通过多分支U型网络与无人机动态巡检,分割交并比达85%,跨场景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主持开发了地理空间融合的路基-边坡-桥梁结构协同监测预警系统,首创云边端协同框架与北斗多传感器集成,灾害提前发现率达85%。该技术体系覆盖空间维度(路面、表面、下部空间)与时间维度(秒级、日常、月度年度),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了高速公路管养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转型,为行业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项目组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获批软件著作权37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论文20余篇,培养硕博研究生30余名、企业技术人才100余名。

  2. 单位名称: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高速公路安全要素全域感知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在项目顶层规划中,该单位统筹协调资源,明确技术研发与应用方向,确保项目契合行业需求;在落地实施中,依托其运营管理优势,推动技术在陕西省内靖富、神府、宜富等路段及省外3000余公里高速公路的部署应用;在反馈优化中,积极提供运营数据与场景验证,助力技术迭代完善,为构建智能化、精细化高速公路管养体系提供了关键支撑,显著提升了路网安全运营水平。

  3. 单位名称:陕西交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陕西交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高速公路安全要素全域感知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在项目执行落地方面,公司深度参与技术产品开发与工程化应用,组织实施了类全天候高精度视频事件感知技术、空地一体路-桥-隧视觉损伤检测技术及地理空间融合的路基-边坡-桥梁结构协同监测预警技术在陕西靖富、神府、宜富等路段及省外3000余公里高速公路的部署,累计检测事件689.18万条、表面损伤819.96万条,显著提升了路网安全管理效率。在应用推广中,公司协调多方资源,推动技术在秦岭终南山隧道、银百高速秦汉渭河1号特大桥等标志性工程中的实施,确保技术适配复杂场景,边缘端检测响应时间缩短至3秒,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公司提供实时运营反馈,助力技术优化迭代,为全国24个省份高速公路智能化管养提供了示范应用,显著增强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