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工程建设组
项目名称:陕西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安全防控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根据陕西纵跨三区、汇聚两水、多灾常发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水利工程分布特征,揭示了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厘清了水利工程灾害时空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成灾模式,揭示了动态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下的水利工程渗漏、冲刷淘蚀、岩土软化等诱发滑坡、塌岸的致灾机理,创新了水利工程在动水环境下岸坡弱化破坏理论。创建了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风险性分区评价技术方法及指标体系,建立了陕西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分区分级防治标准。编制了《陕西省水利工程行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指南》,提出陕西省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与安全防控措施,填补了水利工程在复杂水环境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的空白,对提升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防灾减灾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该项目成果已在我省东庄水利枢纽、引汉济渭工程、三原西郊水库、采兔沟水库、云镇水库、宝鸡峡灌区、普化水库等40余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应用,同时在陕西省水工程勘察规划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神木市水务集团采兔沟水库供水有限公司、镇安县烟叶产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等20余个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中得到了充分应用推广,获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经陕西省水利学会评价,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成果显著,推广应用价值很高。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宋文搏
    排名:1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本项目总负责人,主要完成项目研究目标提出、技术思路的整体策划、参与主要研究内容、项目计划安排、研究过程技术把控、创新点凝练与提出等工作,是该项目的主要贡献人,对课题创新点 1、3、4 作出了贡献。 2)基于本课题研究,取得发明专利1项(必备附件1-1),编写行业指南专著1部(必备附件3-1)、专著1部(其他附件2-3)、行业规范标准1部,发表核心技术论文3篇,是5项软件著作权的主要完成人,指导硕士学位论文1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1)2025年1月,参与完成的《筑坝黄土料的分散性试验研究》获首届陕西水电与新能源工程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获全国、陕西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2. 姓名:张兴安
    排名:2
    行政职务:勘察分院总工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对项目整体进行技术质量管理,为成果报告的主要编写、审核、统稿人员。厘清了水利工程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创建了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风险性分区评价方法,建立了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分区分级防治标准,对课题创新点1、3做出了贡献。 2)基于本课题研究,编写行业指南1部(必备附件3-1)、专著1部(其他附件2-3),发表核心技术论文6篇,编制规范标准1部,是3项软件著作权的主要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3. 姓名:赵宪民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现场调查工作,成果报告的主要编写、统稿人。对课题创新点2、3做出了贡献。 2)基于本课题研究,编制行业指南1部(必备附件3-1),发表核心技术论文4篇,是2项软件著作权的主要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4. 姓名:蒋锐
    排名:4
    行政职务:勘察分院副总工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现场调查,成果报告的主要编写、统稿和审核人,为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员;研究水利工程地质灾害致灾机理,参与提出了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及综合防治手段,对课题创新点1、4做出了贡献。 2)基于本课题研究,编写行业指南1部(必备附件3-1)、专著1部(其他附件2-3),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技术论文3篇,是4项软件著作权的主要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5. 姓名:孙新权
    排名:5
    行政职务:勘察分院副院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现场调查工作,成果参编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参与创建了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风险性分区评价技术方法及指标体系,参与编制《陕西省水利工程行业地质灾害防防治工程技术指南》,对课题创新点1、3做出了贡献。 2)基于本课题研究,取得发明专利1项(必备附件1-2)、实用新型专利4项,编写专著1部(其他附件2-3),发表核心技术论文2篇,是2项软件著作权的主要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025年1月,参与完成的《筑坝黄土料的分散性试验研究》获首届陕西水电与新能源工程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6. 姓名:宋飞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与人,现场调查,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参与成果报告的主要编写、统稿。①对课题创新点3做出了贡献。②发表了两篇与本项目科技创新相关联的论文。相应佐证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卢功臣
    排名:7
    行政职务:勘察分院副院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现场调查,成果报告的主要编写人员。参与提出了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创新了水利工程在动水环境下岸坡弱化破坏理论,参与提出了陕西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及综合防治手段,对课题创新点2、4做出了贡献。 2)基于本课题研究,取得发明专利1项(必备附件1-2)、实用新型专利5项(其他附件2-5、2-6、2-7),编写行业指南1部(必备附件3-1)、专著1部(其他附件2-3),发表核心技术论文6篇(其他附件2-8),是2项软件著作权的主要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8. 姓名:王帆
    排名:8
    行政职务:勘察分院副总工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现场调查,成果报告的主要编写人员。参与提出了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完善了水利工程在动水环境下岸坡弱化破坏理论,提出了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手段,对课题创新点2、4做出了贡献。 2)基于本课题研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必备附件1-3及其他附件2-7),编写专著1部(其他附件2-3),发表核心技术论文5篇,是3项软件著作权的主要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9. 姓名:陈新建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现场调查,参与成果报告的主要编写、统稿工作。揭示了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厘清了水利工程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对课题创新点1、2做出了贡献。 2)基于本课题研究,发表核心技术论文1篇。相应佐证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0. 姓名:王春永
    排名:10
    行政职务:勘察分院副总工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现场调查,成果报告的主要编写人员。参与提出了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创新了水利工程在动水环境下岸坡弱化破坏理论,参与提出了陕西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手段,对课题创新点2、4做出了贡献。 2)基于本课题研究,取得发明专利1项(必备附件1-2)、实用新型专利1项(其他附件2-4),编写专著1部(其他附件2-3)、发表核心技术论文5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主持并参与完成了多项陕西省水利厅课题,对课题进行了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根据陕西纵跨三区、汇聚两水、多灾常发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水利工程分布特征,揭示了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厘清了水利工程灾害时空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成灾模式,揭示了动态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下的水利工程渗漏、冲刷淘蚀、岩土软化等诱发滑坡、塌岸的致灾机理,创新了水利工程在动水环境下岸坡弱化破坏理论。创建了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风险性分区评价技术方法及指标体系,建立了陕西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分区分级防治标准。编制了《陕西省水利工程行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指南》,提出陕西省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与安全防控措施,填补了水利工程在复杂水环境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的空白,推动了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发展。对课题创新点 1、2、3、4 均作出了贡献。 在项目整体技术的应用推广上,我单位做出了较大贡献,目前已成功推广应用到东庄水利枢纽、引汉济渭工程、泾惠渠三原西郊水库、桃曲坡水库、宝鸡峡灌区、涧峪水库等40余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并有效指导了东庄水利枢纽、引汉济渭工程、宝鸡峡灌区等项目地质灾害识别、监测与应急处理;在宝鸡峡灌区黄土塬边渠道地、泾惠渠三原西郊水库中,提前预报了多次地质灾害,避免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效益突出。

  2. 单位名称:长安大学
    单位贡献:揭示了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厘清了水利工程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复杂水环境下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成灾模式,揭示了动态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下的水利工程渗漏、冲刷淘蚀、岩土软化等诱发滑坡、塌岸的致灾机理,创新了水利工程在动水环境下岸坡弱化破坏理论。提出了陕西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及综合防治手段,参与编制了《陕西省水利工程行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指南》,填补了水利工程在复杂水环境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的空白。有效支撑了水利系统防灾减灾的战略实施,提高了水利系统防灾减灾主动防控能力,为水利系统防灾减灾工作贡献了积极力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课题创新点1、2、4 作出了贡献。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