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工程建设组
项目名称: 复杂环境下岩质边坡灾变机理及防控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面向秦岭生态保护和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围绕秦巴山区安全风险防控展开攻关,系统研究了复杂环境下岩质边坡灾变机理及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了复杂环境因素作用下岩体动力试验方法及装置,揭示了环境致劣损伤岩体的强度衰减规律及灾变演化机制,构建了劣化岩体动力损伤模型。建立了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动力极限应变判定准则,提出了基于拉剪动力强度折减的边坡支护设计方法,研发了边坡韧性增强与绿色防护关键技术。建立了边坡多重传感信息融合智能监测系统与位移精准预测模型,提出了边坡变形加速点动态识别技术与失稳预测无量纲时间阈值法,构建了数据-机理双驱动的边坡动力稳定评价与风险管控平台。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宁陕老街城区综合改造、镇巴城北体育场、G312国道商小段、栾卢高速等项目的边坡工程中,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主参编标准4部,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余项,本项目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研究成果为边坡动力稳定分析、精细化设计及智能预警防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实现秦岭生态保护和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项目成果材料齐全、规范,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条件;参研单位、参研人员无异议,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 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许江波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总负责,主要负责项目的策划、组织以及实施工作,并对创新点1、2、3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贡献如下: (1) 阐明了损伤岩体动态力学机制; (2) 定量表征了岩体强度劣化至整体破裂的动力损伤全过程; (3) 提出了考虑拉剪强度的边坡动力支护设计方法; (4) 建立了MIC-XGBoost-LSTM边坡位移智能预测模型; (5) 创建了边坡变形加速点动态识别技术与失稳预测无量纲时间阈值法。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动力诱发岩质边坡耦合致灾机理及预警关键技术”(排名第1) 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岩体工程损伤机制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排名第1)
  2. 姓名:陈能远
    排名:2
    行政职务:技术质量部副经理(主持工作)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信电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边坡韧性增强与绿色防护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贡献如下:(1) 作为项目负责人,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镇巴城北体育场北侧边坡治理工程、宁陕县老街片区棚户区改造边坡治理工程; (2) 研发了一种边坡韧性增强支护结构; (3) 完成了干湿循环条件下层状岩体的动力特性研究; (4) 开发了岩土体边坡稳定分析计算软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黄土水分迁移评价方法及工程优化应用”(排名第6),证书编号:2022-J-224130-2-R06; 2023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土边坡微-细-宏观多尺度灾变理论及工程应用”(排名第13); 2022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秦巴山区滑坡地质灾害宏-细观力学机理研究”(排名第3)。
  3. 姓名:贺海超
    排名:3
    行政职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信电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贡献如下:(1) 完成了柔性面层等边坡韧性增强支护结构的研制开发和规范编制; (2) 助推研究成果在镇巴城北体育场北侧边坡治理工程、宁陕县老街片区棚户区改造边坡治理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4. 姓名:柴少波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创新点1、2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贡献如下: (1) 研发了复杂环境因素作用下岩体的动力试验方法及装置; (2) 揭示了动力作用下环境致劣岩体的强度劣化效应、变形破坏特征、波速衰减规律以及微观结构演化机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动力诱发岩质边坡耦合致灾机理及预警关键技术”(排名第2) 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岩体工程损伤机制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排名第3)
  5. 姓名:刘渊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创新点3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贡献如下:(1) 研发了岩体劣化试验系统; (2) 合作建立边坡失稳灾害多源信息数据库; (3) 构建了边坡动力稳定评价与风险管控平台。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动力诱发岩质边坡耦合致灾机理及预警关键技术”(排名第3)
  6. 姓名:赖杰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创新点2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贡献如下:(1) 揭示了岩质边坡动力失稳致灾主控因子; (2) 建立了边坡稳定动力极限判定准则; (3) 开展了边坡组合式支护结构的抗震试验与优化设计。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动力诱发岩质边坡耦合致灾机理及预警关键技术”(排名第4) 202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岩体工程损伤机制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排名第4)
  7. 姓名:吴雄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创新点3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贡献如下:(1) 提出了基于MIC-XGBoost-LSTM的边坡位移智能预测模型; (2) 建立了边坡变形加速点动态识别技术与失稳预测无量纲时间阈值法。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动力诱发岩质边坡耦合致灾机理及预警关键技术”(排名第7)
  8. 姓名:丛宇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创新点3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建立了边坡破坏各阶段的位移与时间关系模型; (2) 合作研究了多源异构数据的无量纲时间阈值法; (3) 负责完成了研究成果在项目中的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3年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近海大断囿水封气库群动态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证书编号:J2023-1-8-1(排名第1)
  9. 姓名:郭松峰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创新点1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贡献如下:(1) 合作完成岩石劣化试验系统; (2) 负责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活动构造区公路岩质边坡工程灾变生态韧性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证书编号:2024-J-1-005-R009. (排名第9) 2016年第7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高储能岩体开挖卸荷变形破坏成因及其工程环境效应”,证书编号:2016YK(Z)-1-01-R04.(排名第4)
  10. 姓名:高虎艳
    排名:10
    行政职务:部长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人对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贡献如下:(1) 参与研发了岩石劣化测试系统; (2) 助推项目研究成果在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转化应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信电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作为“复杂环境下岩质边坡灾变机理及防控关键技术”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信电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了项目实施、仪器开发以及科研资金的投入等,对创新点1、2作出了重要贡献: (1)负责项目现场工作的开展和监测数据的收集; (2)完成了岩石力学实验数据的采集; (3)成功实现了减震让压锚杆、抗滑键、桩锚联合支护等一系列边坡韧性增强支护结构的产业化,有效控制了边坡变形,解决了边坡滑移问题; (4)构建了边坡韧性增强与绿色防护成套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边坡工程治理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5)组织完成了项目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在同行技术交流会中完成了对项目研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我公司在2023年7月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完成以前,曾长期使用名称“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本项目取得的知识产权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证明、竣工验收证明等佐证材料均以“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为单位标识,特此说明!

  2. 单位名称:长安大学
    单位贡献:作为“复杂环境下岩质边坡灾变机理及防控关键技术”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长安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负责制定项目研究内容和目标、总体方案、技术路线,对创新点1、2、3作出了重要贡献: (1)负责项目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 (2)研发了复杂环境因素作用下岩体的动力试验方法及装置; (3)建立了综合考虑“水、热、冻、扰”等环境致劣效应的岩体动力损伤模型; (4)研发了边坡多重传感信息融合智能监测系统与位移精准预测模型,基于数据-机理双驱动,搭建了边坡动力稳定评价与风险管控平台,破解了复杂环境下边坡失稳预测的自适应感知监测与“云-坡”协同智能预警难题; (5)多次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科研技术人才。

  3. 单位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单位贡献:作为“复杂环境下岩质边坡灾变机理及防控关键技术”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主要负责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预警平台系统研发方面的研究,同时推动项目应用和实践,对创新点1、2、3作出了重要贡献: (1) 研发了岩体劣化试验系统; (2)揭示了岩质边坡失稳致灾主控因子,建立了边坡稳定动力极限判定准则; (3) 基于广义岩土塑性力学理论提出的拉剪动力强度折减边坡设计方法,破解了复杂环境动力诱发岩质边坡失稳精细设计难题; (4) 建立了边坡失稳灾害多源信息数据库,构建了边坡动力稳定评价与风险管控平台; (5) 通过参加全国学术交流会,完成了对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宣传。

  4. 单位名称:青岛理工大学
    单位贡献:作为“复杂环境下岩质边坡灾变机理及防控关键技术”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青岛理工大学负责岩质边坡灾变预警系统的研发,同时对项目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和实践,对创新点3作出了重要贡献: (1)建立了边坡破坏各阶段的位移与时间关系模型; (2)合作研究了多源异构数据的无量纲时间阈值法; (3)负责完成了项目研究成果在项目中的应用; (4)在学术交流会中将项目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完善。

  5.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单位贡献: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要负责项目研究成果转化、标准制定和应用实践工作,对创新点1、3作出了重要贡献: (1) 负责岩石劣化试验系统的开发与完善; (2) 在同行技术交流会中进行宣传、推广,加速了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编制团体标准《山区公路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规范》,促进了项目研究成果转化。

  6. 单位名称: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作为“复杂环境下岩质边坡灾变机理及防控关键技术”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项目成果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对创新点1、2、3的推广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1)参与研发了岩石劣化测试系统; (2)将相关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边坡治理工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