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工程建设组 | | 项目名称: | “丝绸之路”土遗址劣化损伤机理及加固保护关键技术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土遗址是“丝绸之路”最典型文化遗产形制,也是丝路起点陕西最主要建筑遗存,其科学保护关乎文化遗产存续,更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自信战略重要内容。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其普遍存在材料劣化、裂隙发育等病害,直接威胁遗址安全。但遗址保护涉及跨学科、多领域,及“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等特殊要求,现有基础理论系统性差,适宜性修复材料和精准化加固技术匮乏,严重制约遗址科学保护。
在6项国基金和10余项省部级项目支持下,项目组以“劣化机理揭示—修复材料研发—加固技术集成”为主线,系统揭示了土遗址材料及结构性能劣化机理,提出了针对不同病害的修复材料性能调控方法,研发了“充-锚-撑”一体化等关键加固技术,解决了系列科学和技术难题。
成果授权发明专利10项,主编标准1部,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88篇;获陕西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及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应用于秦始皇帝陵内城垣、高昌故城等20余个世界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工程、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等。经鉴定,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充-锚-撑”一体化加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创新性强,成果系统,内容丰富,有广阔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提名材料齐全规范。经公示,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提名条件。
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李东波
排名:1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完成了土遗址的营造技艺解析、材料性能退化机理与结构灾变机理、拟静力试验与理论分析等研究,从宏-微观角度揭示了土遗址材料劣化机理,建立了考虑既有残损的结构变形破坏解析方法,推导了墙体压剪作用下的性能指标计算公式。组织实施了本项目在新疆、陕西等相关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在创新点1、2、3均做出了突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4);
2、西安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4);
3、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2);
4、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5);
5、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5)。 - 姓名:芦苇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开展了土遗址的注浆与补砌材料研发、锚固拉结技术研发等工作,通过调整材料配比实现了注浆材料强度与固化时间的可调可控,建立了各类锚杆的传力机理解析方法和锚固性能预测方法,提出了基于“供需平衡”理念的锚固优化设计方法。协助了本项目成果在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相关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在创新点1、2、3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2);
2、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5);
3、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5);
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2)。 - 姓名:苗元耀
排名:3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开展了土遗址内、外部残损现状无损检测方法研究,建立了基于电磁波速、电阻率、模态振型等的内部残损识别与定位方法,系统制定了考虑既有残损病害与自身构造缺陷的结构损伤指标阈值体系和安全性评价方法。组织实施了成果在陕西、新疆等相关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在创新点2、3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6/10);
2、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 2 项(2023、5/11,2024、5/11),二等 1项(2025,7/11);
3、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项(2024、9/11,2025、4/11)。 - 姓名:毛筱霏
排名:4 行政职务:党支部书记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研发了适用于不同类型锚固需求的土工长丝、碳纤维楠竹锚杆,建立了配套锚固施工工艺;研发并揭示了修复材料的渗透特性和强化机理,建立了灌注、锚固、补砌等加固工艺和技术参数标准。组织实施了本项目在新疆、宁夏、陕西等相关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在创新点1、2、3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2);
2、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5);
3、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5);
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2)。 - 姓名:杨永宏
排名:5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建工第十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开展了土遗址加固保护系列材料的研发与量产工作,制定了不同性能需求下的浆体、砌体材料配比标准对照表,筛选并确定了土工长丝锚杆、碳纤维楠竹锚杆、竹筋拉压复合锚杆等的选材标准和制作工艺参数。组织了本项目成果在陕西、河北等相关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在创新点2、3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第十届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5);
2.中国建筑施工企业优秀项目经理(2018);
3. 延安市“十佳青年突击手”(2021)。 - 姓名:张鹏飞
排名:6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开展了针对土遗址不同病害的加固施工工艺优化研究,揭示了施工振动、注浆压力、支护方式等对遗址本体应力分布与演化特征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施工过程中各类指标的控制标准,提出古建筑施工标准化工艺流程。组织了本项目成果在陕西等相关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在创新点3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第十届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5);
2. 担任项目经理的秦始皇陵内城垣保护展示工程获陕西优秀文物保护工程(2022);
3. 陕西省文物局直属单位优秀个人称号(2023)。 - 姓名:何张保
排名:7 行政职务:张家口分公司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建工第十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开展了古建筑夯土墙体的加固保护研究工作,明确了不同残损特征下墙体的典型破坏模式,提出了结合支撑、锚拉加固措施的墙体隐蔽加固技术方案,揭示了加固措施对墙体稳定性的提升机制。协助了本项目成果在陕西、河北等相关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在创新点2、3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第十届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奖一等奖(2025年);
2. 陕西省工程建设质量优秀管理小组竞赛活动三类成果(2021,2024,2025年);
3. 延安市“优秀项目经理”(2021年)。 - 姓名:吴春
排名:8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开展了城垣类建筑的预防性保护体系建设及监测研究,揭示了水分场分布特征与墙体变形的关联特性,建立了基于缪子成像技术的城垣类土遗址内部损伤无损探测方法,研发了一站式可视化数智保护管理系统。协助了本项目在陕西、新疆、甘肃等相关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在创新点1、3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中国古籍图书二等奖;
2. 全国数据要素大赛陕西赛区第一名;
3. 第十届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奖一等奖(2025年);
4. 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优秀奖。 - 姓名:樊东
排名:9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开展了土遗址保护材料的研发和日常监测与维护技术研究工作,研发了适用于土体渗透加固的硅酸乙酯预聚物和石灰-偏高岭土复合修复材料,协助改进了一体化加固方法,最大程度减小了对结构的干预。组织了本项目成果在陕西等相关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在创新点3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第十届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奖一等奖(2025);
2. 任统万城遗址保护加固工程项目经理,负责施工技术指导及现场管理工作,该工程获“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工程”(2014)。 - 姓名:高衡
排名:10 行政职务:部长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开展土遗址地下防渗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针对城垣类土遗址的病害勘察方法、水文地质调查、病害发育机理、病害监测与发展趋势等,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及相应保护措施。重点实施了唐长安城含光门遗址地下防渗工程及应用效果评价工作,对土遗址防渗等保护工程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对项目创新点1、2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陕西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2025)。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主要负责项目总体策划、方案制定、实施推进等,为项目建设提供设备、试验条件和科研资金投入等;牵头完成了土遗址性能劣化机理揭示、结构损伤探测评估、修复材料及加固技术研发等核心研究工作;组织实施了研究成果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丝绸之路”沿线土遗址的推广应用。
对项目创新点1、2、3做出了突出贡献。
- 单位名称:陕西建工第十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主要协助修复材料、加固技术的研发,重点负责施工工艺的完善及工程推广应用。具体包括注浆、锚杆、砌块等修复材料的研发,主导完成了材料的质量标准制定与量产工作,建立了包括注浆、锚固、补砌、支顶等相关加固技术的标准化施工流程,协助完成了研究成果在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推广应用。
对项目创新点2、3做出了重要贡献。
- 单位名称: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主要负责土遗址的实地勘测、加固方案制定及技术推广应用。具体包括协助完成了土遗址的系列加固保护材料的研发工作,完成了统万城、卫城、明长城建安堡等十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加固保护工作,协助完成了研究成果在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等地的推广应用。
对项目创新点2、3做出了重要贡献。
- 单位名称:西安建筑科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主要完成了土遗址的实地勘测、病害探查、无损检测与安全性评估等工作,建立了针对各类残损的无损检测理论与技术,系统制定了结构安全性评价方法,推动了研究成果在陕西等地的推广应用。
对项目创新点2、3做出了重要贡献。
- 单位名称: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
单位贡献:主要完成了包砖城墙的构筑技法解析、砌筑材料及内夯土成分分析与性能测试、墙体变形和振动的监测预警、防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协助完成了研究成果在城垣类土遗址中的推广应用。
对项目创新点2、3做出了重要贡献。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