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工程建设组
项目名称:村庄分异、数智融合的西北乡村建筑能源低碳供给模式创新与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乡村建筑用能升级,西北乡村建筑供能方式亟待低碳转型,但低碳能源供给模式因受阻于乡村建筑能耗基础数据获取难、农户用能行为演化规律阐明难、乡村建筑能源系统设计调控难、能源低碳供给模式政策仿真难的“四难”问题而尚未形成。对此,该项目充分发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陕西长安电力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的互补优势,依托于4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通过构建“数据库+智能体+规划器+模拟舱”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形成了村庄分异、数智融合的西北乡村建筑能源低碳供给模式。项目组发表学术论文84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9项,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梅洪元等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引用与肯定,率先建立了跨省区的西北建筑用能信息集控中心,规划设计并开发了格尔木乌图美仁10万千瓦平价光伏、澄城县曹庄1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等总计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国家应用光伏领跑基地项目,利用智能故障诊断及无人自动清洗技术节省乡村光伏系统运维费用4.62%,拓展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业务并取得了所在省份领先的交易成绩。系列调查研究报告被陕西省住建厅等政府机构采纳批示,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研究成果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等奖励。提名材料齐全、规范,经完成单位公示,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提名条件。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罗西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数据库建设方面,提出了基于现场模拟实验的农户低碳用能意愿调研方法,建立了基于多层级式建筑聚类的乡村建筑能耗预测模型(附件2-2-8);在智能体建设方面,提出了农户低碳用能行为多因素组态驱动路径分析方法(附件2-2-5);在规划器建设方面,提出了多阶段规划下的乡村建筑能源系统设计优化方法(附件2-2-6),提出了乡村建筑能源系统滚动调控机制及P2P交易策略(附件2-2-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双碳背景下西北农村建筑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实施路径,2024,1/9; 2.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2022,1/7。
  2. 姓名:冯平安
    排名:2
    行政职务:执行董事、总经理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长安电力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应用了基于多层级式建筑聚类的乡村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建立了跨省区乡村建筑能源基础数据信息集控中心平台(附件2-1-5);在规划器建设方面,应用了多阶段规划下的乡村建筑能源系统设计优化方法(附件2-1-2,附件2-1-3,附件2-1-4),应用了乡村建筑能源系统滚动调控机制及P2P交易策略(附件2-1-6,附件2-1-7,附件2-1-8),应用了光伏发电系统智能故障诊断及无人自动清洗技术(附件2-1-2,附件2-1-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年度先进个人 ,2021; 2.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创新二等奖,2018; 3.陕西省设备管理协会授予杰出贡献奖银奖,2009。
  3. 姓名:刘晓君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智能体建设方面,提出了农户低碳用能行为多因素组态驱动路径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社会网络的农户低碳用能行为传播扩散模型(附件2-2-5);在模拟舱建设方面,提出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用能行为影响因素识别方法,阐明了低碳转型背景下多元主体行为策略协同演化机理,建立了以乡村建筑低碳转型为目标的引导政策仿真模型(附件2-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绿色宜居村镇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优选研究,2024,1/2; 2.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绿色建筑全主体全过程全要素评价研究,2025,1/2
  4. 姓名:于军琪
    排名:4
    行政职务:学院党委书记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规划器建设方面,提出了多阶段规划下的乡村建筑能源系统设计优化方法(附件1-1-1,附件1-4-1),研发了光伏发电系统智能故障诊断及无人自动清洗技术(附件1-1-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双碳背景下西北农村建筑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实施路径,2024,2/9; 2.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智能、节约与生态住宅监控系统及应用,2013,1/10; 3.陕西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基于RS-LS-SVM的建筑物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研究,2013,1/2。
  5. 姓名:高源
    排名:5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长安电力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数据库建设方面,应用了基于多层级式建筑聚类的乡村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建立了跨省区乡村建筑能源基础数据信息集控中心平台(附件2-1-5);在规划器建设方面,应用了乡村建筑能源系统滚动调控机制及P2P交易策略(附件2-1-6,附件2-1-7,附件2-1-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2022,4/7。
  6. 姓名:赵安军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规划器建设方面,建立了基于多层级式建筑聚类的乡村建筑能耗预测模型(附件2-2-1),提出了多阶段规划下的乡村建筑能源系统设计优化方法(附件1-1-1),提出了乡村建筑能源系统滚动调控机制及P2P交易策略(附件2-2-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双碳背景下西北农村建筑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实施路径,2024,3/9; 2.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基于人工智能的地下空间重要设施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及应用,2024,4/7。
  7. 姓名:杨浩翔
    排名:7
    行政职务:新能源中心主任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长安电力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应用了基于多层级式建筑聚类的乡村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建立了跨省区乡村建筑能源基础数据信息集控中心平台(附件2-1-5);在规划器建设方面,应用了光伏发电系统智能故障诊断及无人自动清洗技术(附件2-1-2,附件2-1-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2022,5/7。
  8. 姓名:孙孝文
    排名:8
    行政职务:主管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长安电力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规划器建设方面,应用了乡村建筑能源系统滚动调控机制及P2P交易策略(附件2-1-6,附件2-1-7,附件2-1-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1.在数据库建设方面,提出了基于现场模拟实验的农户低碳用能意愿调研方法;建立了基于多层级式建筑聚类的乡村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建立了跨省区乡村建筑能源基础数据信息集控中心平台。 2. 在智能体建设方面,提出了计及关联特性的农户低碳用能行为量化评价体系;提出了农户低碳用能行为多因素组态驱动路径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社会网络的农户低碳用能行为传播扩散模型。 3. 在规划器建设方面,提出了多阶段规划下的乡村建筑能源系统设计优化方法;提出了乡村建筑能源系统滚动调控机制及P2P交易策略;研发了光伏发电系统智能故障诊断及无人自动清洗技术。 4. 在模拟舱建设方面,提出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用能行为影响因素识别方法;阐明了低碳转型背景下多元主体行为策略协同演化机理;建立了以建筑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的引导政策仿真模型。

  2. 单位名称:陕西长安电力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1. 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应用了基于多层级式建筑聚类的乡村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建立了跨省区乡村建筑能源基础数据信息集控中心平台。 2. 在规划器建设方面,应用了多阶段规划下的乡村建筑能源系统设计优化方法;应用了乡村建筑能源系统滚动调控机制及P2P交易策略;应用了光伏发电系统智能故障诊断及无人自动清洗技术。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