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工程建设组 | | 项目名称: | 新型全装配结构系统自适应减震关键技术与应用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提名等级: | 三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研究团队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积极应对行业转型与升级,瞄准装配式结构痛点,研发了新型全装配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系列结构系统,提出了相应的结构自适应减震理论,显著的提高了全装配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对其在高烈度区的推广与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核心技术。
截至目前,研究团队部分成果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SCI、EI等检索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培养能够独立进行全装配结构设计与实施的硕士研究生10名;形成有关新型全装配结构系统设计与应用专著1部(统稿) 。
提名材料齐全、规范,经完成单位公示,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条件。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樊禹江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为该成果主要完成人,统筹协调保证系列课题按计划圆满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之中,首先突破了传统装配式结构“等同现浇”的设计理念,研发了以压电堆为核心元件的一类具有自适应减震功能的新型全装配结构系统,对创新点(1)、(2)、(3)均有重要贡献。具体完成内容如下:1、作为主要发明人研发了系列新型全装配结构系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附件1、2、3)2、作为主要发明人研发了一种具有可恢复功能的梁柱节点位移放大减震装置(其他附件2-3)3、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2项(其他附件2-1——2-1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7月,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新型全装配结构系统自适应减震技术集成与应用”,排名第一 - 姓名:熊二刚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长安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为该成果主要完成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之中,协助研发了新型全装配结构系统,重点针对新型全装配结构系统有限元仿真和现场试验做出了大量工作。因而对创新点(1)、(2)、(3)均有重贡献。具体完成内容如下:1、作为发明人协助研发了系列新型全装配结构系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附件1、3)2、作为发明人协助研发了一种具有可恢复功能的梁柱节点位移放大减震装置3、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7月,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新型全装配结构系统自适应减震技术集成与应用”,排名第二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长安大学
单位贡献:长安大学所属的道路结构与材料教育部/交通部重点实验室、力学实验室、金属物理实验室、建筑工程实验室和建筑结构与抗震实验室等为本成果的顺利获得,提供了多种先进的实验设备,如三套大型电液伺服拟动力/伪静力加载试验系统、MTS 三维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系统、TDS-602 静态数据采集仪、TDS-530 动态数据采集仪和比利时LMS 公司的动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这些试验设备均可以实现试验全过程的自动化信息采集、储存与处理,保证了与本成果相关研究项目顺利实施。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