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医药卫生组
项目名称:严重肢体创伤救治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医学会
提名等级:一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属骨外科学领域,针对交通事故、高能高爆武器等造成的严重肢体创伤修复这一难题,在国自然优青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十余项课题资助下,从严重肢体创伤的原位修复重建、毁损伤的异位寄养全形重建、重建肢体功能恢复三方面救治技术持续创新,首创了创伤早期临时血液导流管脉管吻合技术,双Flow-through复合组织一体化原位再造技术,骨、神经、软组织多维仿生一体化组织重建技术,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前臂毁损断肢异位寄养全形组合回植术,自主研发了双相柔性电极刺激仪,对显著降低严重肢体创伤后截肢率具有重大意义。成果获全国骨科十大最有价值专利奖、全国骨科基础研究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奖,空军一级甲等临床医疗新技术(最高等级)。相关成果发表论文69篇,获批专利9项。项目培养了包括国家杰青、国家优青、陕西省杰青等一批学术骨干。在23个省市、56家医院成功救治严重肢体创伤患者3573例,有效提升我国严重肢体创伤救治水平。 该项目聚焦前沿,技术创新突出,对提升我省严重创伤救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其推广应用价值广阔。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提名条件。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黄景辉
    排名:1
    行政职务:科室主任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牵头开展科技创新一、二和三的相关研究。负责整个项目的提出、总体设计与组织实施。包括:1. 首次揭示续贯供氧促组织再生的关键调控机制,首创临时血液导流管脉管吻合技术;2.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异位寄养全形回植”保肢理念;3. 创新性研发了双相柔性电极刺激仪,建立了“细胞响应驱动型”临床电刺激康复新方案【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1-1, 1-3, 2-1;其他附件2-2, 2-3, 2-5, 2-7, 3-1, 3-3, 3-4, 4-1, 5-1, 4-1, 7-1, 7-2, 7-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12-5、脊髓与周国神经损伤关健修复机制及临床技治新策略、2012-J-253-2-02-001);2.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8-12、脊柱退变的新机制及治疗关键技术、2017-210);3.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1项(2023-3、脊柱伤病的关键机制及创新救治技术、2023-CHA-02-196-03);4.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12-3、促进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新型空间结构和电化学机制研究、2011-1-29-D1)
  2. 姓名:鲜航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一和二的相关研究,包括:1.参与创新设计双Flow-through桥接供血新术式,并建立肢体复合组织一体化原位再造新技术;2.参与构建“高精度镜像仿生肢体复制”技术;3.参与完成世界首例前臂毁损断肢异位寄养后全形组合回植术【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1-2, 2-1;其他附件2-1, 2-4, 2-6, 3-2, 4-1, 7-1, 7-2, 7-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3. 姓名:夏冰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二和创新点三,包括:1.开展建立“多维仿生一体化肢体重建”临床新技术;2.开展了长节段复合组织同步重建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和实验研究;3.开展电刺激修复神经材料研究【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1-3; 其他附件2-2, 2-3, 2-5, 3-1, 3-3, 3-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1项(2023-11、脊柱伤病的关键机制及创新救治技术、2023-CHA-02-196-11)
  4. 姓名:马腾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一和创新点三,包括:1.参与构建续贯供氧减轻组织损伤的关键分子机制;2.参与研发双相柔性电极刺激仪,建立了“细胞响应驱动型”临床电刺激治疗新技术;3.开展了仿生鹿角骨系列修复材料研究【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1-1, 1-3; 其他附件2-2, 2-3, 2-5, 3-1, 3-3, 3-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1项(2023-10、脊柱伤病的关键机制及创新救治技术、2023-CHA-02-196-10)
  5. 姓名:臧成五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一和创新点二,包括:1.参与临时血液导流管脉管吻合新技术的研发;2.参与“多维仿生一体化肢体重建”临床修复新技术的建立;3.参与二期全形回植术中的数字智能化重建数据研究【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1-2, 2-1; 其他附件2-1, 2-4, 2-6, 3-2, 4-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6. 姓名:张航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一和创新点二,包括:1.参与开展双Flow-through桥接供血新术式的设计;2.参与“异位寄养全形回植”保肢新理念的提出;3.参与设计 “一蒂多岛”穿支皮瓣新技术【证明材料见:其他附件2-1, 2-4, 2-6, 3-2, 4-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赵睿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一和创新点二,包括:1.参与临时血液导流管脉管吻合新技术的研发;2.参与开展双Flow-through桥接供血新术式的设计;3.参与创新设计“一蒂多岛”嵌合穿支皮瓣技术【证明材料见:其他附件1-2; 2-4, 3-2, 4-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24-5、肌骨神经病变超声可视化诊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20244211)
  8. 姓名:丛锐
    排名:8
    行政职务:科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一和创新点二,包括:1.参与完成世界首例前臂毁损断肢异位寄养后全形组合回植术;2.参与建立肢体复合组织一体化原位再造新技术;3.参与设计“一期异位寄养、二期全形回植”的全新手术路径【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1-2, 2-1;其他附件1-7, 1-9, 2-1, 2-4, 2-6, 3-2, 4-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12-7、脊髓与周围神经损伤关键修复机制及临床救治新策略、2012-J-253-2-02-R07);2. 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1-5、促进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新型空间结构和电化学机制研究、2011-1-29-D1)
  9. 姓名:薛博瑞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二和创新点三,包括:1.参与仿生人工神经材料的研制;2.参与构建“细胞响应驱动型”临床电刺激治疗新技术的研究【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1-3; 其他附件2-3, 3-1, 3-3, 3-4, 9-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0. 姓名:杨雨洁
    排名:10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一和创新点三,包括:1.参与开展续贯供氧理论提出,明确伤后3-12小时为关键干预窗口;2.参与研究电刺激促进雪旺细胞分泌外囊泡【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1-3; 其他附件2-2, 2-3, 3-1, 3-3, 3-4, 9-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1. 姓名:郝一鸣
    排名:1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二和创新点三,包括:1.参与研制具有仿生结构与生物活性的鹿角骨修复材料;2.参与仿生人工神经材料的研制【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1-1, 1-3; 其他附件2-2, 2-5, 3-1, 3-3, 3-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2. 姓名:李胜友
    排名:1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二和创新点三,包括:1.参与研发同种异体骨及仿生鹿角骨系列修复材料,实现了大段骨缺损的高效重建与骨整合能力提升;2.参与建立神经再生指数预测大模型【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1-1, 1-3; 其他附件2-2, 2-3, 2-5, 3-1, 3-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3. 姓名:郭伶俐
    排名:1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实习员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一和创新点三,包括:1.参与鉴定多种促进骨再生活性物质;2.参与研究电刺激调控雪旺细胞细胞器互作及细胞间通讯促进神经修复的信号通路【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1-1, 1-3; 其他附件3-1, 3-3, 3-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4. 姓名:魏和旺
    排名:1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一和创新点二,包括:1.参与完成世界首例前臂毁损断肢异位寄养后全形组合回植术;2.参与开展创建双Flow-through桥接供血系统【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2-1; 其他附件3-2, 4-1, 7-1, 7-2, 7-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5. 姓名:邹庆洋
    排名:1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完成科技创新点一和创新点二,包括:1.参与世界首例前臂毁损断肢异位寄养后全形组合回植术,突破长节段肢体重建技术瓶颈;2.参与创新设计“一蒂多岛”嵌合穿支皮瓣技术【证明材料见:必备附件2-1; 其他附件1-2, 2-6, 3-2, 4-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单位贡献:本项目的主体研究工作依托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完成,空军军医大学为本项目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平台、硬件条件和软件支持。空军军医大学是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医疗技术精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劲,为军队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在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有关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以保证相关研究工作高效顺利开展。本项目的全部试验内容均在空军军医大学完成,学校关于整个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做了大量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保证了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参与项目研究的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拥有精良的医疗和实验设备,动物手术室、荧光定量基因扩增仪、流式细胞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仪器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完备的保障。此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学科带头人、科室科研骨干和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对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员支持。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